其中最容易做的莫过于执行赵国的税收方式。
原因无他,百姓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怎么可能不积极主动?
光是取消赵国不存在的各项税收,就让赵国在兖州和青州的名声大好,甚至有百姓自发的朝着咸阳方向磕头,感谢永和帝的恩典。
百姓的喜怒就是这么简单。
谁有可能让他们的日子变得糟糕,他们就憎恨谁。
谁让他们的生活变好,他们就爱戴谁,拥护谁。
取消赵国不存在的各项税收后,宋佩瑜却没急着将其他繁重的税收改成赵国的标准,而是先征民夫、民妇修路,以赵国的标准改变计量和律法。
听闻要征役的时候,百姓们刚对赵国升起的好感顿时回归原点。
对于他们来说,征役代表即将与亲人永别。
多少年来,去服役能回来的人都十不存一,尤其是兖州百姓。
兖州百姓没直接闹起来,除了赵国已经减少他们许多赋税,也多亏了兖州局势稳定后,赵军将俘虏的兖州军都放回了家。
对于兖州百姓来说,就相当于赵国还是要杀俘,却在杀俘之前,愿意让俘虏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只能说兖州百姓在兖州王手中讨生活的时候,妥协过太多次,妥协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骨子里的习惯。
兖州百姓不仅在误会赵国征役夫含义后,选择逆来顺受,甚至会相互劝解,主动给赵国找理由。
都没用赵国安抚,他们就能自己想通。
赵国愿意让俘虏归乡,先让他们与家人团聚。
在处死俘虏之前,给他们与家人交代遗言的时间。
已经是天大的慈爱。
满心悲壮的归乡兵俘,甚至在以为自己死期将近的时候,主动安抚家人,说自己本就是该死之人,赵国永和帝愿意减免那么多的赋税,可见是慈爱的好君主,让家人一定要忠诚于永和帝,千万别因此怨恨永和帝。
当然,有认命的人,就有不认命的人。
在大部分归乡兵俘满心悲壮的安抚家人,准备慷慨赴死的时候。
也有不甘心,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却要服役累死的归乡兵俘连夜逃走,丝毫不顾按照兖州几十年的规矩,征役是按照户头,如果壮丁跑了,哪怕是老人、孩子也要顶上,而且要数倍顶上。
这些人刚逃走,就被守株待兔的赵军抓了起来。
都是留在家中也是祸害,逃跑后极有可能成为土匪的东西。
直接送去官矿朝卯晚申改造五年,还能有银子拿,真是便宜他们了。
愁云笼罩在兖州百姓身上数十天后,才有敲锣打鼓的赵军去县城小巷和村子里详细讲解赵国征役的规矩。
此次征役是为了修路,采取就近原则,最远的服役距离,不会超过隔壁县。
每户都有个服役的名额,可以是民夫也可以是民妇。
民夫和民妇会安排在不同的地方,服役期间几乎不会见面,更不会共同劳作或者共吃共住。
每户招役后,人手不足,才会再招。
服役期限三个月,正好避开农忙的时间。
服役的民夫和民妇都必须吃住在官府安排的地方,归家时,每人都能领五两银子,或者换成在咸阳能用五两银子买到的粮食。
赵军热热闹闹的介绍完征役的规矩,原本或是哽咽、或是小声交谈的兖州百姓却都没了声音,全都睁着大大的眼睛瞪着赵军,随着赵军的移动调整脖子的角度,就是没有人肯说话。
诡异的气氛中,赵军忽然觉得有些冷,不约而同的相互靠近。
甚至有人脸色逐渐青白,连手都在抖。
他们宁愿去战场搏命,也不想面对如此诡异的兖州百姓。
双方僵持许久,赵军都要忍不住拔刀的时候,兖州百姓终于有了反应,争先恐后的冲向赵军。
“我家兄弟三个都是壮年,能不能让我们三兄弟都去?”
“现在分家来得及吗?”
“真的给五两银子?”
……
可怜战场杀敌从未退缩过的赵军,被兖州百姓追得丢盔卸甲,连靴子都不翼而飞。
却只能像被饿狼围住的无辜羔羊似的,拼命抓着衣襟和腰带,扯着嗓子恳求兖州百姓先往后退退。
修路的三个月,也是农闲的三个月。
以赵国标准统一各种计量的过程,悄无声息的在青州、兖州和翼州进行。
与此同时,各地的小巷和村口都出现无偿教人认字的赵国人。
这些赵国人还会免费送学生们一本书,名为‘【赵】常用律法’,老师们会从第一页开始教学生们认字。
‘国破’之后,怀着各种心思熬过冬天的各地百姓,都在春天和夏天感受到充实和希望。
等到秋日收税时,百姓们已经可以与曾让他们闻风丧胆的赵军,热情的打招呼,毫无芥蒂的交流。
直到这个时候,各地百姓才知道幽州百姓要交的农税是多么的‘惊人’。
他们交税后,剩下的粮食是往年的三倍!
不仅不用勒紧裤腰带,忍着饥饿度过寒冬,还能有余粮换些银钱,在过年的时候添个肉菜。
世上竟然能有此等好事?
田埂上忽然响起一片接着一片的哭嚎声。
赵军默默看着失声痛哭的百姓,恍惚间觉得仿佛回到十四年前。
--
第557页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