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成双福满堂 作者:红粟
第二百九十一章 深意
京城里一派繁华春景,至于暗地里怎样激流汹涌就不关普通百姓们的事儿了。
三月三上巳节,当今圣上带领诸子群臣在西苑游园祓禊,寻常百姓和品级低的官吏、商户不能随幸,自然就都涌向城外的几处春景胜地,自然也会效仿当今倡导的祓禊祭礼,最少不了的自然就是观赏春日美景如歌如画。
上巳节后,齐王杨璟郁就寻了个理由滞留在京里,一直未再南直隶。每日里倒是规规矩矩地按部就班,或轻车简从地往京郊各处巡察探访民情,看在别人眼中不说怎样,看在圣上眼中,却流露出两次欣慰之情来。
当今还对身边人感叹过,说性子阴郁的三儿出了趟京城,体验民情之后,竟是长进了,知道体察民间疾苦了。
至于这位长进了的齐王殿体察民情,体察回几名姿色出众的民女填充到他那本就壮观的后院中,不禁皇帝没往心上放,就是一般大臣估计也没几个上心的。
相比起来,另外两个成年已经封王的皇子,仍旧署理礼部的大皇子诚王杨璟馥,和回到京里就几乎天天往太医院钻的雍王杨璟庸,前者低调平淡,后者则有人忍不住撇嘴腹诽,这位前些日子一时的瞩目,或许只是得了谁人的点拨,本质还是那个不问世事,习惯于研习这些杂术的低调皇子罢了。
随即,京城四周隐隐地又起了一股暗流,每年冬季多发的水痘、麻疹,甚至痘疮,今年竟在春天出现了,开始只是隐隐听说京郊有人生了痘疮,没几日功夫,竟然连京城里的一些小孩子也开始避痘,一时间,不分高门大户还是寻常百姓人家,只要家里有十岁以幼儿的,无不紧张起来,打叠起全副精神,很快就几乎成了家家闭门谢客,以预防痘疹娘娘找到门上来。
进了四月,天气日渐暖热起来,本来应该早就退去的痘疮流行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京城内外,已经有好多幼儿因为没避过痘疹侵袭而夭折。特别是城外村子和城中清贫人家的孩子,因为避痘不利,患上痘疹的比例更多,随后医治、看护又不得力,夭折比例就更高。一时,京城内外,一片愁云惨雾,不时就有人家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嚎啕。
四月初三,按理是阁老六部主官的小朝会,按制,在京公侯王爵俱要觐见,大皇子诚王一如往日站在了朝班最前,与三皇子齐王依次而立,至于没出现的二皇子雍王,诸位朝中大佬没有那个感到异常,那个雍王十多年无声无息的,哪怕之前出了一回风头,也没有几个大佬真正在意这位隐身皇子。
小朝会本就是每日皇帝例行问事,左近又没什么大事发生,也就是大皇子诚王代礼部上了个劝农的折子,其他各部多是些例行上奏,并没有什么要紧之事,小朝会很快也就接近了尾声。
皇帝身侧的大太监韩喜正要宣布退朝,就听得门外的执事太监禀报:“雍王请见!”
这一嗓子让早起有些昏昏欲睡的诸位朝官登时激灵灵清醒过来,各人面面相觑间,上头的韩喜已经得了圣上的吩咐,尖声喊道:“宣!”
今日小朝会这些人毕竟是久经宦海之人,虽然很是惊异这个雍王不着调,但偷眼看到上首端坐的皇上脸色和缓,并无丝毫异样,更无怒色,不由都暗暗压心里的种种猜测,端正站好,静观其变。
宣见声传出去,须臾,雍王杨璟庸一身丹宁色常服,满脸喜色地走进了乾清殿。
进得殿门,杨璟庸也不理会殿中众人,径直大步走到丹陛前跪倒叩拜。待得皇帝一声‘平身’,杨璟庸利索地提着袍角站起身来,正要开口说话,旁边的齐王杨璟郁阴阴地开口道:“二哥自来闲散不羁,不来朝会也就罢了,怎地来了还如此装扮……二哥眼中可还有父皇?”
杨璟庸似乎是反应慢半拍,愣怔了一,才敛了满脸的笑容,斜睨了一脸怒色压抑不住的杨璟郁,哂然一笑道:“三弟都说了,二哥向来闲散不羁,这个父皇也是知道的。况且,如今朝会之上,父皇尚未垂询,三弟就越俎代庖……”
说到这里,杨璟庸顿住话头,笑着睨了杨璟郁一眼,却不再继续说去,转而径直回头对上首一直未发话的皇上拱手道:“父皇,儿臣今日急匆匆而来,是有喜讯要禀告父皇。”
“哦?有什么喜讯?”一直端坐静观儿子们斗嘴的皇帝抬了抬眉毛,露出了一抹兴味之色。
那边杨璟郁一脸阴鸷地盯着杨璟庸,似乎还要说些什么,却被一直不动声色的诚王拉住,只能有些不甘地瞪着跟皇帝奏对的雍王杨璟庸,恨不能将对方的脊背盯出个洞来。
很可惜,杨璟庸这会儿根本没有闲工夫理会他,正一脸喜色地跟皇帝报喜:“……前儿臣督太医院院正宋珂和右院判正赵玉玄试验牛痘熟苗,寻百名幼儿种痘试之,如今半月已过,试种人家周边有未种痘者,多名幼儿生痘,至今已有两名幼儿病亡……但百名试种牛痘的幼儿却无一人患痘。有此,牛痘之法避痘可靠有效,推广之,必将驱痘患,解民危,慰父皇之忧……如此,景顺朝后,国民将再无痘患之忧,父皇圣心为民,也必将被万世传颂。”
“哈哈……好,好,果然是大喜之事!”一直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猛地站起身来,大笑着称赞。
堂中众位大佬至此仿佛才醒过神来,也纷纷上前恭贺道喜。
齐王杨璟郁脸色阴沉的几乎要滴水来,眼睛一眯就要上前。诚王杨璟馥手略略一抬,似要阻止,却在半路又落了回去,眼见着杨璟郁上前躬身奏禀,他又面色从容的往后退了一步,神色淡然地做起了壁上观。
“儿臣也恭喜父皇……只是,儿臣近日学着打理庶务,了解民情,知道百姓多只存温饱之心,若无痘疹盛行,恐无人肯花钱种什么牛痘……故而,儿臣担心,二哥所说‘牛痘’之法虽好,真正推行去怕是会阻力重重。若是不想出妥善之法,怕是父皇的一片忧民之心就会被延搁了,说不定反而会引起百姓抱怨反感,反而不美。”
杨璟郁先是开口称赞,继而又提出‘牛痘’推广不易,这就涉及到了钱粮之事。这种事最为敏感,就连掌管户部的户部尚书也缩了缩肩膀退了开去,其他人更是登时缄默,只偷偷地关注着皇帝的脸色,暗暗揣摩着圣心,别让这件棘手的喜事落在自己身上才好。
皇上此时已经重新在龙椅上落座,脸上的喜色也收敛了些,却仍旧含着笑睇着丹陛站立的两个儿子,和声道:“看得出老三这些日子学习庶务也确有长进了,能够这么快就想到‘牛痘’之事的推广上去……那么,以你的意思,这推广上可是有什么妥善之法?”
杨璟郁一听皇上这句问话,脸上立时露出一抹惭愧之色来,垂着头拱手道:“儿臣无能,只是想到此处,却未能在这么片刻功夫想出妥善法子。”
谦逊了一句,杨璟郁微微一顿,话头一转,看了身旁的雍王杨璟庸道:“不过,二哥既然着手试验‘牛痘’之法多日,想必对如何推行‘牛痘’已经胸有成竹,是以,儿臣推荐此事仍旧由二哥办理,想必以二哥的缜密,也必定会让父皇满意。”
皇帝睨着杨璟郁说完,脸上的神色不动,但刚刚眼梢嘴角残余的笑却淡了些许。
殿中众人这会儿仿佛又恢复成了木雕泥塑,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人出声。
一时,偌大的乾清殿竟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连呼吸都细的几不可闻,明明或坐或站了几十人,却空寂安静地仿佛成了一座空殿。
“呵呵……刚刚说朕的老三学习庶务有成,这会儿,这一番话,则是兄友弟恭,真是甚慰朕心呐!”半晌,上首的皇上突然轻笑出声,开口又是对三皇子齐王杨璟郁的一番赞扬。
皇帝出了声,自然不乏应声虫,几名大臣纷纷出言附和,一时,刚刚的沉寂仿佛不再,登时一片附和之声,又拐着弯儿地赞颂圣上英明,方才有如此出色的皇子。一片赞颂声中,皇帝脸上的笑容却不知何时已经敛了去,只剩眼中几不可见的隐怒。
皇帝一声不发,边众人的奉承附和声渐渐低了去。
就在大殿即将再次陷入一片安静之际,掀起这一场热闹的主角雍王杨璟庸突然跪倒在地,扬声道:“父皇,虽然儿臣愚钝,于聪慧玲珑处多不及诸位兄弟,但儿臣却愿意为父皇分忧……儿臣自请,办理‘牛痘’推广之事,以尽快遏制痘疫,消减百姓之灾,解父皇之忧……恳请父皇允准。”
景顺帝脸上平静无波地看着跪倒在丹陛的二儿子,沉默半晌,就在大殿中诸人纷纷屏住呼吸,以免皇帝发怒波及自己之时,景顺帝笑了。
“好,好,好一个愚钝却愿为朕分忧!”笑着大声赞扬了一句,景顺帝却没有立刻答应雍王的请求,转而目光看向一直保持着静默的户部尚书,“韦钰,你那边能拨多少钱粮出来?”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韦钰咽了咽口水,稳步上前,在雍王、齐王身后跪倒,奏禀道:“回皇上,户部去年所得赋税,除却军饷、河工、赈济诸事外,所余无多,臣粗略估算了,国库能够拨出的银两有限……嗯,此时大概只有两万两银子!”
朝班中一身真红贮丝朝服的魏太师瞪了韦钰一眼,奈何这位垂着眼根本没看到,或者看到装作没见,顿了顿,继续道:“再过两月,麦收后得了新赋,国库就能再拨一批银两,虽然数目可能也不大,但臣认为这牛痘也非一趋而就之事,随着银钱划拨,一城一地推行过去,不过三五年,我大明也将净除痘疫之扰!”
皇帝默默地听着,待户部尚书禀奏完,略略沉吟片刻,随即脸上现出一抹欣慰,道:“韦爱卿所言笃实沉稳,甚合朕意,既如此,就照韦爱卿之意吧!”
“是,臣遵旨!”韦钰叩首行礼应,起身后躬身揖手,缓缓倒退回到朝班中。
“璟庸,方才韦钰之言你可听到?”皇帝转眼看向一直跪在丹陛的二子三子,目光最后定在杨璟庸身上开口询问。
“是,儿臣听到了!”杨璟庸神态镇定平静,朗声回应着,却不等皇帝开口,抬头看着皇帝,继续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未曾禀奏……”
此话一出,刚刚针对韦钰的,还有各自揣摩的齐齐瞩目过来,就连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也略感意外道:“哦?还有何事?”
杨璟庸往前膝行一步,垂首叩拜道:“推广牛痘之法,儿臣之前就有了个大致的想法。此法若能推行,不但牛痘推行不许朝廷国库花费一分一厘,就连河工修缮、筑路修桥,甚至赈济救灾,都将大大减少国库花费,甚至不许国库花费一两银子。”
一听这话,众位大臣无不面露惊异之色,一番面面相觑之后,再次齐齐将目光盯在了雍王身上。
上位的景顺帝惊讶之后,随即失笑道:“你想的什么法子?莫非又是你之前在南直隶用的什么慈善募集之法?”
杨璟庸抬头看向皇上,露出一丝赧然之色,道:“父皇英明,慈善募集确是一种紧急募集银两的法子,但不能成常例,成常例则商户乡绅盘剥太过,生出怨愤之心事小,若是因此致使乡绅商户伤了元气,进而影响到商税地赋,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了。”
“哦,那你说说,又想出什么新法子了?”皇帝很感兴趣地继续追问着。
杨璟庸从袖袋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托举,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韩喜快步走丹陛,双手接过奏折,返回丹陛之上,交到皇帝手中。
景顺帝觑着边跪着的二儿子,脸色从容镇定,没有半分紧张之色,就连望过来的眼神都淡定非常,而且清亮淡定,不骄不躁;相比之,跪在其侧后方的三儿子却正脸色阴沉,满眼恶毒地盯着自己二哥的背影……
这一比较之,对比如此强烈,简直能称之为优劣立辨!
只是,毕竟都是他的儿子,长子、三子还是他颇为尊重的元后所出,念及结发之情,每每总想宽宥一二,却每每总是越来越让他失望。
收回目光,将眼中的一抹失望和苦涩掩去,景顺帝展开手上的折子,快地浏览起来。
原打算浏览大义,但一看之竟被折子的内容所吸引,甚至有些语句,他竟反复看了几遍,细细一番斟酌,不知不觉,已是一刻钟过去,皇帝才终于从折子上收回目光抬起头来,看向仍旧淡定从容地跪在丹陛的二儿子,缓缓问道:“你所说可以不用国库调拨一两银钱的法子就是--以工代赈?”
杨璟庸并无异色,恭恭敬敬道:“是的,儿臣这个想法是在南直隶时就有了……”
“哦,也是在南直隶时想到的?可有具体缘由?”皇帝似乎对南直隶很感兴趣,打断了杨璟庸的回话询问道。
“回父皇,儿臣不敢隐瞒,当时儿臣是见到某个庄子因为大雨耽误了秋耕,眼看着秋收无望庄户们就要挨饿,那庄田的佃主就出了个法子,让庄户们种植应季菜蔬和冬季储存的萝卜白菜等物,由她收购,卖菜的银钱直抵佃租之外,所余部分竟然比一季秋粮所得尚丰……另有一些庄户未曾佃租田地的,那佃主就以耕作自留耕地之工抵扣接济,同样,让这一部分庄户也有了粮米冬衣,不至于冻饿……由此,儿臣就想到了这个‘以工代赈’之法……儿臣不敢隐瞒,原本,儿臣打算将其用在易水河工的修缮,和南直隶的灾后赈济之上的……”
一说到南直隶的河工和赈济,侃侃而谈的杨璟庸脸上露出一抹感叹住了口。但就这些已经足够了,齐王杨璟郁看向他的目光更加阴沉,竟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隐隐露出一抹恶毒之色来。
上面端坐的皇帝也微微敛了脸上的喜色,凝视着叩首在地的二儿子,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快地扫过三子和旁边一直作壁上观的长子,心中暗叹着,开口道:“你虽然有了成算,但毕竟刚刚接触庶务,特别是银钱账务上……韦钰在账务上最是精通,你去后好好跟韦卿商议,虚心请韦卿替你斟酌一番,再重新呈奏上来!”
虽说没有立刻答应雍王的提议,皇帝的话却基本定了性,再加上又钦点了户部尚书韦钰,让他帮着雍王斟酌商议,又加了一个‘虚心请教’的词,这其中隐约就有让雍王拜师的意思在了,这一番来,雍王将户部收入势力范围几乎是顺理成章之势……至此,不禁朝堂中各位大佬瞩目,就连一直端肃未曾参言的皇长子诚王杨璟馥也终于睁开眼睛看过来。
对于这些,杨璟庸似乎统统没有察觉,只听道皇帝的肯定之语,脸上绽开一抹喜色,恭恭敬敬地叩头谢了恩,即刻起身,转身就来到户部尚书韦钰身前,躬身长揖道:“还望韦大人不要嫌弃璟庸愚钝,多多教诲!”
虽然有皇帝发话,韦钰也不敢这么大喇喇地受了一位王爷的礼,连忙侧身就要让开,却听上位的皇帝笑道:“韦爱卿,既然请你教导于他,这个礼也是受得的,你就不用过谦了!”
皇帝再次发话,韦钰也不敢躲了,僵着身子受了雍王爷杨璟庸的长揖,也拱手回了个半礼,这才在众目闪烁,如芒在背地挨过了这件事。
随即,韩喜再次确认诸臣无事禀奏,随即宣布退朝。
杨璟庸随着众人叩送了皇帝离开,干脆跟着韦钰一起走出了乾清殿。
离开乾清殿,韦钰也是独来独往惯了的,此时跟着杨璟庸也只是最初稍稍有些不适应,很快也就泰然处之了。
来到殿外,天地开阔了,寥寥数名重臣也就显得零落起来。特别是诚王和齐王出了乾清殿即可匆匆离开,数名臣工也随之离去,像杨璟庸和韦钰这样慢条斯理往外走的,渐渐地身边也就清净起来。
韦钰一边不疾不徐地往外走,一边淡淡道:“刚刚雍王谈及,‘以工代赈’是在南直隶的一个庄子所见而生,依微臣看来,雍王所见应该不止那两件事吧?”
杨璟庸似乎没想到韦钰居然这样问,脸上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笑着答道:“韦大人说的是,我在那个庄子上所见甚多……只不过,有些事情太过冗杂,并不适合拿到朝堂上说罢了。”
在朝堂上表现的一贯不苟言笑的韦钰此刻却似乎特别平和,又听着杨璟庸去了自称,于是也随口道:“那能对我说道说到吧?”
“只要韦大人有兴趣听,自然无不可说处!”杨璟庸也笑的开朗,随即就说了起来,“因水灾瘟疫南直隶抛荒田亩众多,我在南直隶时就会和当地官员确定了抛荒田亩数,重新发卖,我说的那个佃主也购得几处。有一处新庄子紧邻她之前的一处湖泊滩涂,她就召集庄子上的老弱妇孺去湖滩上挖掘荸荠,就以所挖的一部分荸荠作为报酬,荸荠有人采挖,那些老弱妇孺也得以有了充饥饱腹之物,不至于在这青黄不接时成为饿殍……”
杨璟庸讲的不快,但从乾清殿出宫官员都是走西华门,一路走来怎么也得小半个时辰,倒是也足够他把一系列事情清清楚楚讲完了。
韦钰最初只是对杨璟庸所说的‘以工代赈’感兴趣,渐渐地,他也听出些东西来。
若说一件两件事情是雍王亲见也就罢了,但杨璟庸一口气说来,竟是足足说了七八件事情,而且,根据话中零星的信息不难判断,这些事情并非一时之事,有些事是杨璟庸在南直隶时所发生,但有些事,比如杨璟庸提及‘青黄不接’,就明显是年后初春时节的事情。雍王是年前返京,年后发生的事情,自然不是雍王亲眼所见。而且听杨璟庸提及‘老弱妇孺’,韦钰很敏感地就联想到了齐王接手的南直隶河工,京里这些日子也有风传,说齐王将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的男丁俱征集到河工上日夜赶工,其中不但有未成年的小子和五十多的老者,更有甚者,就连之前患过疫病侥幸活命来的人也无一例外……风传,河工上民夫因体弱天寒,被强逼着水挖掘河渠构筑堤坝……据说,河工被苛责逼迫其状极其凄惨,而且还吃不饱……冻伤冻病者众,因此民工减员比例极高……
想及自己猜测的那个可能,韦钰心头猛地一跳,不由暗暗后悔不该提及这个话题。不过,此时他问也问了,杨璟庸该讲的不该讲的都讲完了,韦钰能做的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捋着颌上略显洗漱的花白胡须,韦钰颌首感叹着:“刚刚在殿上,听王爷说及那佃主,我就觉得是个难得的,听王爷这一番说来,竟是让我等久在朝堂的也不由汗颜。此人非但心智非凡,这份悲天悯人之心更是难得……”
杨璟庸似乎并没意识到韦钰的避重就轻,而是也附和着感叹起来:“是啊,我当时初见也觉……惊艳,此后,哪怕我已回京,却仍旧让人时时关注,却不想,真是知道的越多越让人惊叹感佩不已。诚如韦大人所言,她不但心智非凡,而且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而更难得的是,她做这些事情,明明是怀慈悲之心施救济之事,却并非拿出钱粮来直接施舍接济,而是用人做工种菜、种地、挖荸荠、挖药材……甚至修缮庄子水利、房、植树……这一系列活计做来,那些人不但有了做工做得挨过饥寒,还因为她给的报酬丰厚,那些人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些余银,更为难得的,那些人还由这些活计学会了采挖草药,以后就多了一条自救之途;修缮了田庄上的水利、整理了耕地,来年佃户们佃田耕种起来,就便宜得多了,田亩出产也就更为可期……算起来,一个以工代赈,竟不仅仅只是赈济了饥寒困顿,还将一年后,甚至多年后的事情都预先做了料理……这些事情总结起来,我才深感其中深意,其中用心,实在是,值得我等深思自省啊!”
听着杨璟庸如此感叹,韦钰一时也默然了。
因为韦钰是初初听说,刚刚一时没有想的这么深,经杨璟庸一点,竟是也颇有同感。只不过,这些对于一个久经宦海之人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更肯定的是,关于南直隶河工上风传怕不是空穴来风……接来,这件事情怕是就会在朝堂内外掀起波澜……至于他,虽说奉了皇命为雍王斟酌参谋‘牛痘’推广事宜,但毕竟是在朝堂上过了明路的,他就放开手参谋斟酌,至于其他……能避还是避吧!
说着话,两人终于走到了西华门,韦钰要从此转去六部户部衙门办公,雍王也有自己的事务要办,于是就此分道,雍王很是自然地跟韦钰约定了商谈‘牛痘’事宜的时间,这才拱手辞过韦钰,上了自己的八抬大轿。
韦钰望着只是按规制并无过分奢华的王轿渐渐远去,暗暗松了口气,随后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
这位雍王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去南直隶之前,甚至鲜少出现在人前。自从南直隶回来,一鸣惊人,因功封王后,又就沉寂来,今儿突然上了朝堂捅出这么一件大事来……这些,颇有些来势汹汹的意味,韦钰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他向来秉承的是直臣、孤臣,只尽忠皇位上的那个,多年来,多方势力拉拢不来就处处打压,却也被他一次次避过……依靠的也正是皇上的真心信任,圣眷优厚。
可今日朝堂上,皇上钦点了他帮着雍王斟酌参谋‘牛痘’之事,虽说他主掌户部,这个钦点也不算无的放矢,可这会儿韦钰琢磨的却不是明面上皇帝的钦命,他琢磨着,皇帝这样做的深意……是不是暗示他,让他靠拢到雍王这一边去?
京城这些事情,远在安阳府的邱晨并不知道。
见过许谦之和刘占祥之后,邱晨看着外边暗来的天色,这才想起林旭和大兴来,自从她进了安阳城,还没见到这两个人呢!不说作坊里这样的大事林旭不应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作坊出了事儿,林旭去郭府上课这个时辰也该回家了?大兴又去了哪里呐?
于是,她从小花厅出来并没有急着回后院,而是到门上询问了看门的顺子和另一个家人。这才得知林旭知道作坊的事情,一大早得了信立刻打发人回刘家岙报信之后,林旭就带着大兴和钰良出了门。至于去了哪里,做什么事,就不是门上的顺子和家人能够知道的了。
邱晨问过多少也算安了心,既然是带了大兴一起出的门,想来即使林旭有什么冲动念头,大兴也会劝阻的,不至于一时冲动闯出什么祸事来。
“等你们二爷回来,即刻让他去后院见我!”邱晨吩咐了一句,顺子二人连忙答应着,邱晨就带着陈氏和月桂回了后院。
一天奔波、思虑,这会儿邱晨是真的浑身疲惫了。
回到后院,她接过青杏递上来的热茶喝了两口,就倚着大靠枕闭目休憩。
虽是闭着眼睛,这样的事情临在头上,她也没有睡意,只在心里琢磨着,怎样给那个三皇子齐王递个信儿,把制皂的基础方子给他一份就是了。反正他们的作坊也推出了沐浴露和洗发水,边直接可以推出洗面奶,再接来还可以推出各种洗浴用品,香皂也完全可以靠良好的品牌效应,还有过硬的质量,和不断地推陈出新稳立不败之地。
只不过,制皂作坊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她要把制皂方子交出去,还要跟云济琛和廖文清透个气儿,得到那两个人的允可方能行动。当然了,这个交方子的法子也要好好斟酌斟酌,不能让对方觉得太过容易了,也不能真的惹恼了人……这其中的分寸火候拿捏,一定要斟酌拿捏得当才行,才不至于破了财不落好,反而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灾祸。
对方不管行事品性如何,毕竟是皇三子,如今又封了王,不说她跟廖文清这样几无根基的,就是云济琛这样的官宦子弟,跟那位想比也是天上地的差别,招惹到的后果,是他们谁都承受不起的。
正思量着,就听外头蹬蹬蹬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次间里的青杏刚刚扬声问候:“二爷回来了!”
“嗯。”林旭答应一声,不及青杏通报,已经掀了帘子,一脚踏进了里。“大嫂!”
邱晨猛地睁开眼,朝进来的林旭看过去。
让她颇为意外的,她看到林旭脸上神采扬,非但没有沮丧焦虑等神色,反而一脸喜色,甚至隐隐有些藏不住的自得和骄傲……邱晨不由地暗暗猜测着林旭是不是得了什么好消息,脸上也挂了一抹温和的微笑,一边坐直了身子,一边含笑询问道:“二弟这是去了哪里?看这一脸喜色的,是不是得了什么好消息了?”
“嗯,”林旭自己拎起炕桌上的茶壶倒了杯水,咕咚咕咚灌了去,然后用衣袖粗豪地一抹嘴巴,笑道,“大嫂,郭家四哥恰好认识城外军营的一个百户,托了这层关系,我跟大兴去了趟军营,还见着了被抓的那两个管事……”
“哦?那两个人的情形怎样?身上可否有伤……?”邱晨一听林旭居然见到了两个管事,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可随即想到,这个时代被当成逃犯抓了的,可没有不许刑讯逼供这一说,抓了犯人先一顿板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话题一转,问道,“他们伤在何处,伤的重不重?生命是否无碍?”
“大嫂不用担心,那两个人还好,除了一个脸上蹭破了皮外,只是腿脚略略有点儿不便,估计是挨了板子,不过能行动应该打得不重……其他的,并没有什么重伤……嗯,应该还没过审……”林旭一边回忆着一边回答着邱晨的问话,继而,又恢复了满脸喜色和自得,对邱晨笑道,“大嫂,弟弟这一回去真是去对了时候……弟弟刚从军营里出来,那个跟着三皇子……哦,齐王身边的那个太监就到了。我亲眼看到人带着十来名随从进了军营。不过,大嫂不必担心,我跟那两个管事交待过了,他们的家人我会好好照应的,以后老人孩子我都给他们养了,让他们尽管安心……他们感恩不已,都发了毒誓,绝不会把制皂作坊的方子说出去……”
不等林旭满脸得色地说完,邱晨已经变了脸色--“什么?”
------题外话------
更晚了……鞠躬爬走,努力码明天的
明天六点准时有更新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深意
言情海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一章 深意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