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正文 第13节

正文 第13节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作者:生煎包大战小笼包

    第13节

    可是苏轼至情至信,听太皇太后这么说,他当即落泪道:“太皇太后,不如让微臣去虔州罢!明石助我于危难之中,我绝不能在这个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他去绝地!”

    太皇太后叹息着回到后宫,她的孙女淑寿公主又闯了进来,跪地哭求。“祖母,不要让慕容大人去虔州啊……”

    淑寿公主正值花期,她的亲事却因为神宗的过世而耽搁了下来。高太后原以为慕容复当殿拒婚后,淑寿公主与慕容复的事便算过去了。想不到,孙女竟从未忘记慕容复。“国家大事,你纵然身为公主,这也不是你能插嘴的!”高太后怒道,“是谁在你面前乱嚼舌根?”

    随淑寿公主而来的宫女内侍见太皇太后的一双厉眼在他们身上扫来扫去,登时噤若寒蝉,一个个垂头屏息不敢言声。

    “祖母,是朕。”年仅十岁的小皇帝也走了进来,“慕容卿是淑寿姐姐的救命恩人,这件事,淑寿姐姐应该知道。”

    自从淑寿公主在金明池救过小皇帝之后,他们姐弟俩的感情已愈发深厚。此时见高太后面露不悦,淑寿赶忙出声道:“祖母,是儿臣缠着官家说的……”

    “姐姐,慕容卿的去留干系国事。”小皇帝登基未满一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尚无多年后被太皇太后压制的阴郁沉默。听闻淑寿公主欲为他顶罪,他即刻出声打断了她的话,神色间又是傲气又是不屑。“刘挚的话虽冠冕堂皇,可我们都知道,他是因为记恨慕容卿的报纸伤了朔党的颜面,这才想置他于死地!”

    “住口!”高太后一拍扶手,怒道。“刘中丞一片公心,你身为皇帝怎能以这等阴私的心思来揣度他?此非为君之道!”

    小皇帝见高太后声色俱厉,不由扁扁嘴,心不甘情不愿地道:“孙儿知错。”

    高太后见小皇帝梗着脖子一脸不甘心的模样,亦是微微叹息,低声道:“祖母都是为你好。官家,等你长大了你便明白了。”说着,又扭头对淑寿公主道。“淑寿,国家大事,你不该过问,下去罢。”

    “不,祖母!”哪知一向乖巧的淑寿公主却落着泪拼命摇头。“求祖母开恩,不要让慕容大人去虔州!”

    高太后又惊又怒,只道:“淑寿,慕容卿早有婚约,你……”

    “无论如何,他总救过孙女一命,祖母……”淑寿公主扯着高太后的裙摆不断哭泣。

    “祖母,便依了淑寿姐姐罢!”小皇帝也跪地求道,“难道您要天下人都说我们皇家忘恩负义么?”天下人如何看皇家,以小皇帝如今的见识,他其实并不介怀。然而,朔党上下尊奉太皇太后却不把他当回事,这已让小皇帝心生不满。是以,只要是能让朔党不痛快的事,他都愿意去做。

    高太后看看情根深种饮泣不断的孙女,又看看一脸狡狯的孙儿,一时竟愣在当场说不出话来。

    高太后并不知晓,就在她与自己的孙儿明争暗斗地交锋的时候,慕容复已上门去拜访了吕公著。

    吕公著与司马光年纪相当,脾性却比司马光不知温和了多少。是以,慕容复只在相府外厅将内息运转了两个周天便得到了吕公著的接见。

    拜见过后,慕容复漫不经心地提起了调任的话题。“下官其实并不介意往虔州赴任。”古人缺乏防疫知识,这才视岭南为绝地。但慕容复穿越而来又身负武功,自然不会轻易就因水土不服死在虔州。

    吕公著微微而笑,并没有说话。他虽不认同刘挚将慕容复流放至虔州的手段,可显然对慕容复这句打肿脸充胖子的话也是一字不信的。

    然而,关于调任这回事并非慕容复此行的重点。因此在简单声明立场之后,慕容复迅速进入了他真正想谈的话题。“司马相公驾鹤西去,然则心愿未了。来日新法如何,不知吕相心中可有成算?”

    吕公著听到慕容复提起这个话题,立时面色一冷,怫然道:“这不是慕容大人能过问的。”吕公著虽已知晓利用报纸左右舆论进而影响朝局一事原是慕容复为幕后推手,但他历经数朝资历深厚,仍不认为慕容复能有这个资格与自己坐而论政。

    大宋礼仪之邦,纵然绝交,也要不出恶言才是真君子。吕公著这般不客气,若是换了旁人怕是早已满面通红喏喏而退。然而慕容复到底是自现代穿越而来,脸皮厚度久经考验,竟全不放在心上,续道:“家师有言,以吕相公的见识定不赞同全盘否定新法。刘程两位大人食古不化,吕相施政多有掣肘,家师可为吕相马前卒。”司马光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吕公著,这使得朝野内外皆将吕公著视为朔党的新党魁。然而大伙却都忘了,吕公著原是寿州人,与北方人为主的朔党并无干系。而在司马光过世之后,朔党上下真正认可的党魁也并非吕公著,而是吕大防与刘挚。正因如此,慕容复相信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出于权力平衡的考量,蜀党与吕公著之间并非全无合作的可能。

    慕容复如此开门见山,吕公著不禁微微一怔。司马光过世之后,刘挚、梁焘等朔党成员已多次在自己的面前泣泪表示“必尽废新法,告慰司马温公的在天之灵”。然而吕公著生性沉稳又曾有牧守地方的经历,在政事上不知比缺乏牧民官经验的司马光老道多少。吕公著心知肚明新法虽说多有弊端,但也绝非一无是处。只是他自知自己这左相之位托赖司马光推荐,他本人又与司马光是至交,实不忍违背他的遗愿。

    慕容复见吕公著神色犹疑,显然意动,只是一时碍于情面难下决断,当下道:“吕相,为臣者,有能臣与庸臣之分。能臣明见万里力挽狂澜,庸臣人云亦云尸位素餐。为友者,有诤友与佞友之别。诤友仗义敢言光明磊落,佞友花言巧语是非不分。吕相,敢问您是要当能臣,还是庸臣?诤友,或是佞友?”

    吕公著勃然变色,正六神无主,却见慕容复又不紧不慢地道:“家师与司马温公亦为挚交,若非司马温公仗义执言,家师至今仍是待罪之身。这份恩义,家师与学生皆铭记在心不敢或忘。然而,家师入京之后却因政见不合数次与司马温公起争执,甚而因此被朔党上下视为叛徒。当年家师反对新法已被新党视为仇敌,如今又恶了朔党,吕相公可知这是为何?”

    吕公著长声一叹,慨然道:“子瞻,真君子也!”

    慕容复得意一笑,神色间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与敬佩。“相公,人必先忠于家国后忠于友人,为国事披肝沥胆宵衣旰食本是分所应当。至于相公的为人、相公为友如何,千古之下,史有公论!”

    吕公著一听“千古之下,史有公论”这八个字只觉豪气顿生豁然开朗,然而他却并不急着表态,反而语焉不详地道:“慕容大人果然得了子瞻的真传,这般口灿莲花能言善道。”

    “然而下官说的全是至理。”慕容复理直气壮地道,“家师多有牧守地方的经验,如今入朝主政,为吕相助手乃应当应分。”

    吕公著胡子一扬,好奇地道:“苏子瞻要当右相?……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老师的意思?”

    慕容复漫不经心地一展衣袖,沉声道:“如今主少国疑朝局多变,正是风雨飘摇之时。这个时候,更需要敢于任事之人稳定局面。论资历、论才干,这满朝上下有谁能与吾师争锋?”

    吕公著充耳不闻,摇头道:“苏子瞻光明磊落,这是你的意思。慕容复,你多思善谋,汝师若为右相,政事必然出自你门下。”

    慕容复哂然一笑,朗然道:“吕相未免太过看轻吾师。仁宗皇帝早已赞过吾师乃宰辅之才,如今问鼎右相之位,不过是名至、实归。况且,下官也早已说过,下官并不介意往虔州赴任。”

    吕公著将慕容复打量许久,忍不住感慨道:“世人皆言苏轼在黄州收了一个好学生,想不到……想不到……”吕公著出身簪缨世族,其父吕夷简亦是北宋名相。以北宋时期优厚的公务员待遇而论,吕公著自幼是在富贵乡中长大,钱财于他直如粪土一般。是以,慕容复拜苏轼为师之后以丰厚钱财奉养苏轼,吕公著并不在乎。直至今日见慕容复愿以自身前程换取他的信任,为苏轼谋取右相之位,吕公著终是耸然动容。这般所为,哪里是师徒情分那么简单?简直比亲儿子更孝顺了。

    慕容复一脸理所应当地道:“吾师才高八斗、见识卓绝、性情磊落、几近完人,能够追随老师左右为老师鞍前马后原是下官莫大的福分。”

    吕公著原本对慕容复颇有几分忌惮,纵然慕容复的话字字句句说中他心事,他也仍对与蜀党合作一事犹豫不决。只是如今见慕容复提起苏轼时那溢于言表的仰慕崇拜,吕公著又不禁暗自失笑,惊觉原来慕容复也不过是个年方弱冠的官场新丁。吕公著毕竟忠忱为国,疑虑忌惮之心一去,便又想起了司马光的临终遗言。

    那时,司马光已近弥留,与吕公著说完国事已是精疲力竭,昏沉许久方犹疑着嘱咐吕公著道:“子瞻的弟子……慕容明石……你且看看他的心性,若是能用……若是能用……”话未说完,他便又闭上了双目。

    吕公著知道,即便是在最后一刻,对于要不要用慕容复一事司马光仍旧犹豫不决。然而吕公著毕竟爱才,量区区八品官也闯不了大祸,因而只道:“虔州险恶犹如流放,慕容大人,你当真无怨无悔?”

    慕容复闻弦歌而知雅意,即刻起身一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切全凭相公做主!”

    吕公著登时哈哈大笑,与聪明人合作就是那么心神舒畅,绝无半句市侩阴私之言便已抵定乾坤。慕容复来相府拜见时在外厅枯坐了半个时辰,可当他告辞离去的时候,却是由吕公著亲自送出了大门。

    直到踏上马车远远离去,慕容复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苦心筹谋多年,他这个蝴蝶终于使历史的进程稍稍偏转了一点方向。司马光未曾尽废新法便撒手西去,吕公著虽德高望重可在朝中却并无自己的嫡系势力。今日慕容复凭口舌之利令吕公著意识到除了朔党之外,他还能选择蜀党为他的打手,并且这个打手更合他的心意。吕公著老迈年高,终究要依仗苏轼来施政。只要苏轼坐稳右相的位置,对新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避免历史上因新旧两法的多次反复而引起的国力消耗,进而遏制党争。至于朔党与洛党的蝇营狗苟胶柱鼓瑟,前有掐架王苏轼,后有《汴京时报》的集体智慧,又有何可惧?

    作者有话要说:

    章惇:吕相,欢迎上船!

    吕公著:你为什么也在?慕容复!

    慕容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第67章 尚书右仆射与西平县令

    在与吕公著达成一致后,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翌日上朝,苏轼正精神抖擞地追着吏部穷追猛打,左相吕公著却不紧不慢地上了一道奏折,打断了苏轼的热情。奏折中言道朝廷政务繁重,自己又年纪老迈精力不足,提醒朝廷该选右相了。

    相比金光闪闪的右相之位,区区八品官的去留就不足挂齿了。霎时,朝野内外的关注焦点全都转移到了尚书右仆射的候选人上。仅仅三日,太皇太后的书案便已被各种推荐右相人选的奏章所淹没。总结朝堂诸公的投票结果,呼声最高的共有五人: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苏轼、程颐,其中尤以程颐学生最多风头最劲。这五人皆是一时俊彦,太皇太后也难下决断。

    正在朝野内外议论纷纷的时候,新一期的《汴京时报》再度出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向来关心国事的《汴京时报》这一回竟未曾立场鲜明地表态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它只是整整花费了五个版面,将五位最热门候选人的简历与政绩一一罗列供天下人检阅品评。

    高下立现!

    首先出局的正是洛党党魁程颐。未曾经科举入仕,只是在嘉佑四年赐进士出身,从政经验除了一任汝州团练推官便乏善可陈,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收徒讲学。朝野评价:让专业人才继续去干专业人才的事吧!

    第二个出局的则是朔党党魁刘挚。刘挚虽说从政经验丰富、履历漂亮,可惜比苏轼年长七岁的他经科举入仕的时间却是在嘉佑四年,比苏轼整整晚了四年。更遑论苏轼曾在嘉佑六年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如此说来,吕大人与范大人皆以科举入仕且政绩干练经验丰富,为何马兄竟一力支持苏学士?”锦林楼内,一名太学生打扮的青年人好奇发问。而坐在他对面的马兄,正是因在宫门外振臂一呼得到朝廷嘉奖的太学生马涓。

    因在正旦期间连日安排《说岳全传》说书,反对朝廷割让五砦的锦林楼同样名声大噪。时至今日,原本只在夜间才客似云来的锦林楼,在上午也一样人满为患,不少青年士子都已习惯上锦林楼饮茶看报议论国事增长见闻。而在这些忧国忧民以国事为己任的太学生中,马涓无疑是其中的风云人物。此时见马涓起身准备作答,整个大厅都因此而静了下来。

    马涓四下拱拱手,扬声道:“吕大人与范大人虽说资历深厚、治政经验丰富,然则他们皆是天圣五年生人,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精力难免不济。林兄别忘了,吕相公上疏请立右相原是希望有人与他分担繁重的朝局政务。”

    发问的林姓太学生即刻做醍醐灌顶状,拱手诚挚道:“受教了!”苏轼仅是知天命之年,正是年富力强,若要分担政务的确比吕大防与范纯仁更加有心有力。更何况即便只是官场预备役,也同样会有早早登台拜相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啊!

    锦林楼二楼的某间厢房内,诸葛正我抬手给慕容复续了一杯茶水,笑道:“明石这一手果然了得,看来这右相的位置苏学士是势在必得了。”顿了顿,他又叹息。“若是变法之初便能有这份报纸、有这张履历表,又岂会……”

    慕容复摇摇头,轻声道:“先帝执意变法图强,朝堂诸公却只求安稳无过,启用王荆公原是先帝手上无人可用。”大宋立国百年冗官、冗兵、冗费,已是病势危重。前有庆历新政后有熙宁变法,并非大宋官家爱折腾,实在是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然而变法首先损害的便是士族的利益,试问他们又如何会支持变法?神宗皇帝身为帝王,手下的臣子不介意换个皇帝效忠,他却不能不介意自己会被换掉,万般无奈之下才启用性情偏激的王安石。结果却因管理不当,搞得天怒人怨,更连累本就苟延残喘的大宋王朝又短命了几年。

    诸葛正我并不迂腐,同样也知王安石的变法虽一塌糊涂,但“变法”本身却无可厚非。只见他沉默了一会,又提醒道:“苏学士一旦履职,手上可有可靠的人才?如今朝局险恶,更要小心谨慎,莫要蹈了王荆公的覆辙才是。”

    慕容复得意一笑,语调轻松地道:“迈哥儿已为他爹调教准备了五十名会计人才,不日便将赴京。至于朝中,有吕陶、上官均、黄庭坚等人在,不用忧心。”

    “政事呢?”诸葛正我又问。

    “什么政事?”慕容复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老师履任右仆射,政事自然由老师与吕相公商量着办。吕相名重能稳住局面、老师又长于组织策划,只要再盯紧了执行环节,朝政必然好转。”

    诸葛正我点点头,了然道:“不错,有苏学士为右相,政事本不必忧心。学士善于谋国事却不善谋己身,正该由你为他清除障碍。”

    “老师心怀天下正直无私,不善谋己身也是难免,只能有事弟子服其劳了。”慕容复亦是一叹,只是观他的神色却并不十分遗憾,反而颇有几分“甜蜜的负担”的感慨。

    诸葛正我是早习惯了慕容复这脑残粉的心态,对他乐在其中的神情视而不见,只尽心提醒道:“不善谋己身也就罢了,既然要当右相,总要实至名归,可不能轻易被人架空了。好比这一回,朝野内外不知有多少官员士子为程颐鼓吹,若非你的报纸,他当右相的呼声本是最高。可苏学士那边,连为他上疏说话的官员都屈指可数。”

    慕容复闻言即刻挑眉笑道:“大统领这是在教我结党自重?你放心,我早有安排。待我离京,我在城郊置的山庄就留给老师当别业。日后,三月一小宴五月一大宴,逢年过节都邀约朝廷官员名流士子谈诗品画论道问政。天长日久,不党自党。大统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话大统领就不爱听!”诸葛正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正色道。“慕容大人,在下已授了六扇门大统领的职衔,监察百官便是职责所在。在下虽受蜀党恩惠,但若是日后蜀党成员贪赃枉法,在下一样会秉公办理,这就有言在先了。”

    诸葛正我如此郑重其事,慕容复也跟着拱手一礼,坦然道:“正该如此!你我之间虽有私交,但国法不容践踏。大统领身居要职,该为官家与天下百姓负责,他日蜀党下上若有不法之事,大统领不必容情!”

    两人再度达成共识,不由相视一笑,同时举杯将自己面前的清茶一饮而尽。

    百姓与士子们对右相候选人的评论很快经由朝中大臣的上疏上达天听,这日下朝后高太后私下将文彦博、吕公著二人留了下来,商谈拜右相之事。

    “之前为了拜相之事闹地满城风雨,仿佛不拜程颐为相,这大宋国祚就要断绝。如今看来,程夫子名声虽隆却不善实务,也就不必再提了。至于另外的四位大人,各个才德相匹,不知二位爱卿有何高见?”太皇太后手边摆着一份《汴京时报》神清气爽地问道。

    程颐自从任了崇政殿说书一职后便每以师道自居,不但死死管束着小皇帝,连对高太后也一样指指点点,认为高太后不能在小皇帝生病时独自临朝问政。接着,他又开口抨击国子监条例制度、对朝廷政事及各部官员说长道短,把满朝上下都得罪了遍。如今见程颐出局,何止是高太后一人高兴,朝堂上下几乎人人都觉心头吹过了一缕清风。

    高太后有此一问,文彦博与吕公著立时明白,高太后是打算有所决断了。文彦博官至平章军国重事,德高望重,自然首先由他说话。只见他沉吟了一阵,缓缓道:“禀太皇太后,微仲与尧夫俱是老成谋国之人,子瞻才干卓越政绩突出亦是俊彦。”至于刘挚,文彦博听闻他近日与御史杨畏颇为亲近。杨畏此人虽有才辩却嗜好纵横学,惯于见风使舵又好功名富贵,文彦博颇有不齿。

    到了文彦博这般地位,他不做评价已是一种评价。高太后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了吕公著。

    吕公著上前一步,斩钉截铁地道:“太皇太后,依微臣之见,苏子瞻更加适合。”

    高太后深知吕公著为人沉默寡言,但言必有中,不由坐直了身子,正色问道:“为何?”

    “臣已老迈,微仲与尧夫也有六十了,纵然此二人为相,想必操劳不了多久啦。与其让一群老人占据要职,不若及早提拔新晋悉心培养。由苏子瞻边学边做,臣等从旁指点,来日也好避免人才断层难以为继。”吕公著沉声道。

    吕公著此言一出,文彦博亦勃然变色,忙躬身道:“太皇太后,吕相所言甚是!今日我等培养苏子瞻,日后苏子瞻再培养他人。如此绵延不绝,方是大道。”吕公著的话实则揭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即人才梯队建设。唯有各级人才源源不绝,才能使得政事贯彻始终,不至人亡政息。此时此刻,文彦博不禁想到了他的老朋友韩琦。前宰相韩琦三朝为相、策立两帝,为臣子他已做到了极致。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他的强势,使得很多有前途的臣子再无历练出头之日。待他辞相,年轻的神宗皇帝手上无人可用,胡乱拜了王安石为副相,以致朝政乌烟瘴气。

    有文彦博一言提醒,高太后也明白了过来,叹服道:“吕相公深谋远虑,实乃国家之幸。”

    吕公著急忙躬身一礼,连称不敢。事实上,若非慕容复提醒,他也想不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慕容复于政务这般老辣实乃天授,他日由苏子瞻培养出来的新宰相必然是他这个学生。只是慕容复这般年轻,这中间又该由谁来接手呢?想到这,吕公著不由暗自发愁,见识了慕容复的眼界谋略,再看朝堂诸公他不免感觉人才难得。再转念一想,这该是慕容复自己操心的事,他不禁又自失一笑,心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数日后,朝廷颁下诏书拜苏轼为尚书右仆射。自此,苏轼创造了一个空前的奇迹,在短短两年之内,从一名没有编制的民兵副队长步步高升直至一国总理。右相之职花落苏轼实乃爆冷,不但在朝中势力极大的刘挚不敢置信、在士林中名气极响的程颐不敢相信,便是连苏轼本人也不能相信。苏轼自知在朝中根基不稳,不容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最后竟是自己得了右相之位。他一头雾水地拜谢了官家与太皇太后,回到家中将这消息与自己的家人和学生分享,又迫不及待地吐露了心中疑惑。

    他的妻子王闰之只是温柔以对,并不因丈夫骤得高位而欣喜忘形。无论苏轼在官场上是否得意,这都不会影响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弟弟苏辙实在不放心苏轼这个大嘴巴,再次不厌其烦地提醒道:“兄长既为右相,日后更当谨言慎行。”

    苏轼做了一个无奈又顺从的表情,转头望向他的几个弟子。苏门四学士今日群聚慕容府,他们与慕容复相处已久逐渐了解他的实力并信服他的能力,心中已隐隐视这小师弟为马首,此时便也有志一同地望向他,等着他的回答。

    慕容复笑道:“老师,当年荆公决意变法,罔顾民意,遗祸无穷;而温公立志尽废新法,同样罔顾民意,是以天下人人反对。如今朝廷拜老师为右相,想来是已然明白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不急不躁缓缓而变的道理。”

    “不错!这天下哪有一无弊端的制度?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施行啊!”苏轼感慨道。

    “老师既已拜相,正该以天下为己任。无论是荆公之法抑或温公之见,都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慕容复又道。

    苏轼瞬间挺了挺胸膛,慷慨道:“为师自当经世济民,鞠躬尽瘁!”

    秦观见状无奈地瞥了身侧的张耒一眼,轻声道:“我早说了,还是明石最能哄老师开心。”几句话就让他忘了深究这个宰相究竟如何而来。

    张耒半张着口,半晌,僵硬地点了点头。随后,黄庭坚与晁补之也跟着默默地点了点头。

    却是苏轼仍意犹未尽,再度问起了慕容复的去向。“为师听闻吏部新的调令已下来了?”

    “正是,”慕容复回道,“正要回禀老师,学生不日便将启程前往西平赴任。学生不在京城,老师再留在慕容府未免遭人话柄,好在老师的府邸业已装修完工,老师随时都能搬去入住。至于我这府邸……”他四下环视了一遍苏门四学子,“诸位师兄但住无妨,只是麻烦黄师兄为我照料一二。”

    京城房价高昂,黄庭坚等四人又不愿收慕容复赠送的宅院,是以至今仍留居慕容府。慕容复有这小小要求,黄庭坚即刻道:“师弟放心。”

    却是苏轼急道:“怎么是西平?我明明说的是上海!”西平地处兰州以西,长年在西夏治下。直至元丰五年李宪收复兰州,夏军难守西平,这才退守西凉府。然而西平地处偏僻与夏国、吐蕃相邻,当地又多有异族杂处,这个地方于大宋而言本是名复未复。而慕容复将自己海运生意的据点定在上海,苏轼以为只有去了那里,他才是龙归大海如鱼得水。

    去西夏防线本是我自己的意思,不过把我送去西平,应是痛失右相之位的刘挚在泄愤了。慕容复轻轻一笑,只道:“老师,西平既已重归大宋治下,学生去赴任也是正理。老师不可再为学生争执,以免天下人非议老师滥用私权任人唯亲。”

    苏轼刚起了这个念头就被慕容复打消,不由一怔,半晌说不出话来。

    反而是慕容复一脸坦然地道:“学生官职低微,留在朝堂也不足道。不若离京赴任,治一地则使一地靖宁富庶。然后以小至大,逐步落实老师的政策,改善百姓的生活。届时,老师居于内而学生居于外,内外呼应,则大事可成!”

    慕容复有此说法,苏轼再无可辩驳,许久方长叹道:“终究是为师连累了你。”苏轼虽对党同伐异阴谋诡计打击报复不屑一顾,但他却实在不是个蠢人。

    “老师何出此言?”慕容复诚挚道,“若非老师,学生至今仍浑浑噩噩虚掷光阴。今后学生在地方若有几分功绩,皆因老师教导有方。唯一可憾者,日后拜读老师新作总要晚上数月了……”

    “说起来,昨日我写了一首新词……”慕容复有此一叹,苏轼登时满脸兴奋地提起了他的最新作品。

    眼见之后的谈话进入垃圾时间,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苏门四学士不由彼此互视一眼,惨然而笑,心道:看来这最受老师宠爱的弟子的位置,我是永远不必再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吕大防,字微仲。范纯仁,字尧夫。

    注2:西平县的具体位置大约是在现在的西宁。

    慕容:总算从国史院这个坑死人的地方爬出来了。

    苏轼:徒弟,为师舍不得你!

    慕容:老师,学生也舍不得您!

    苏门四学士:……

    第68章 启程

    鉴于北宋时期糟糕的交通水准,吏部给了慕容复足够宽裕的时间前往西平,而这也使得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安顿京城里的一切事务。

    在离开京城前,慕容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带着苏门四学士同去拜会《汴京时报》的主编。马车一路来到相国寺附近在一处远离人群的宅院前停了下来,待五人自马车上下来,黄庭坚一抬头便见到一块有写着“汴京时报编辑部”几个大字的簇新门牌悬在大门左侧。

    “这里便是《汴京时报》的主址所在,相国寺附近人流如织,把地方选在这是为了方便别人来投稿。哦,忘了告诉几位师兄,《汴京时报》自上一期开始便正式接受各方投稿,稿费从优。”慕容复一边说,一边将几人引了进去。几人走马观花地将整个编辑部的布局都看了一遍后终于来到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办公室内已有十多名青年士子恭候,见到黄庭坚出现,他们一起拱手道:“见过主编。”

    黄庭坚对《汴京时报》的主编钦佩已久,今日此行主要目的便是为了拜会主编。这时见房内的这些青年士子竟称他为主编,他不由愕然地望向慕容复。

    慕容复笑道:“不瞒师兄,今日之前《汴京时报》并无真正的主编,通常是由我定下每期报纸主题,大伙集体创作。但今日之后,这主编之位便有了归属——正是师兄!”

    慕容复话音方落,那十多名青年士子便已迫不及待地上前直抒己见。

    “主编大人,在下是社会版编辑周筹。社会版新闻繁多,在下要求多加两个版面。”

    “在下是时政版编辑黎牧斋!时政版才是《汴京时报》的根基,要加也是先加我们!”

    “在下是广告版编辑钱大通,没有广告收入,大家都要喝西北风去。我坚决反对压缩广告版面!”

    “庸俗!俗不可耐!主编大人,在下是教育版编辑……”

    待黄庭坚送走那十来个口才了得上蹿下跳的编辑,已是半个时辰之后。只见他满面怒容地转向正在一旁与秦观等人悠闲茗茶的慕容复,咬牙道:“这是怎么回事?”

    慕容复随手放下茶杯,漫不经心地:“《汴京时报》原是小弟名下产业,在黄师兄赴京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是以主编之位长期悬空。小弟不日又将前往西宁赴任,诸位师兄中唯有黄师兄见识广博、文采了得、性情沉稳,最适合这主编一职,小弟不来拜托你还能拜托谁呢?”

    黄庭坚半晌没有说话,原本黑沉的面色一会转青一会又转红。他是性情沉毅直爽之人,实在受不了慕容复的戏弄。

    慕容复察言观色,也好似看出了他的不快,黯然道:“师兄看来并不乐意?……罢了,小弟再想想别的法子罢。大不了,这报纸也只能关门大吉。”

    黄庭坚知道慕容复说的话多半又是假的,只是他本人着实欣喜于报纸的存在,不敢赌这个可能。忍了又忍,终是挤出一句。“我愿意……我愿意,当这主编。”

    慕容复闻言即刻起身揖道:“如此便谢过师兄了!”顿了顿,又道。“师兄,我等虽被刘挚、程颐等视为蜀党,但我这报纸却并无党派之别。公开接受投稿便是这个道理,只要说的有理,无论投稿人是谁,我们都登。须知,言为民声方可不败。”

    黄庭坚听了“言为民声”四个字这才面色稍霁,委婉道:“明石何不早说请我当主编?反而骗我,说是为我引荐主编,教我空欢喜一场。”难为我还特意写了一阙词打算用来结交主编,现在也只能放自己的诗集里了。

    “明石年纪尚幼,哪有事事周全的道理?如今这般已经很好了。”在场的五人中属张耒性情最是宽厚,当下笑着为慕容复打圆场。张耒与慕容复相处越久便越发感觉出慕容复骨子里与老师相同的天真无邪来。区别只在于苏轼无论对谁都是一般的纯粹赤诚,慕容复却唯有对着真正亲近信任之人才会如此。

    慕容复又笑着对张耒拱拱手,转口道:“还有一事,正要求张师兄帮忙。”

    “何事?”

    “是这样,老师的相府我已经打点妥当。以我对老师与师叔的了解,他们多半会同居相府,这样一来原本给师叔准备的宅院就算彻底空下来了。所以我想,能不能移做他用,当然宅院还是归于师叔名下。我打算建一座藏书楼名为‘东坡阁’,汇聚天下之书供世人阅读。这藏书楼的管理工作,想请师兄挑起来。师兄以为如何?”慕容复正色道。

    “藏书楼?汇聚天下之书供世人阅读?好事啊!师弟,这是好事啊!”如今士林之中也有人凭喜好藏书,然而多半只供私人翻阅,并不借阅他人,更遑论“免费”二字。张耒自幼精研学问,慕容复要他管理这可以公开借阅的藏书楼,张耒哪有推辞的道理?“皇家虽说也有书馆,但终究门禁森严,不是人人能去。师弟能免费办这藏书楼教化百姓,功在千秋啊!”

    “哪有师兄说地这般重要?不过是闲来无事,哄老师高兴罢了。原本师叔的宅院便与老师的相府毗邻,届时我再命人开一角门……老师向来是最喜欢与士林学子聊天畅谈切磋学问的了。”所谓“教化百姓,功在千秋”的功劳慕容复可不敢领,通过这藏书楼为苏轼收揽士林之心才是他的目的。“藏书楼的管理方略小弟已整理了一份草稿,改日便给师兄过目。银钱方面,师兄不必节俭。小弟虽说学问不如人,但经济之道总算尚有几分心得。”

    慕容复提起“经济”二字,秦观登时嚷道:“明石,我那《全唐诗》……”

    “我即将远赴西宁,这编撰《全唐诗》的工作只能全托付给秦师兄和晁师兄了。至于秦师兄在青楼楚馆的消费……”慕容复内心极端复杂地长叹一声,秦观若是正人君子,便没有“两情若是久长时”,没有“漠漠清寒上小楼”。但总是给一个风流淫贼付嫖资却又实在让慕容复心里不舒服,他只能好言劝道:“老师如已官居右相,我们这些当学生的早被世人视为老师一党。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师兄平时做何消遣,小弟不过问。可也别忘了,食君之禄,忠君之忧。”

    慕容复此言一出,众人尽皆沉默。大家都是官场中人,自然都有匡扶天下官至宰执的梦想。如今恩师苏轼官至右相,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极高的起点,大家都不想在这个时候玩脱了。若不然,爬地高摔地重,那就永无翻身之余地了。

    苏门四学士中属黄庭坚年纪最长威望最高,他当下点头道:“明石说得是。如今内忧外患,不知有多少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老师的错处,我们这些当学生的更要谨言慎行才是。少游,你那些无谓的消遣,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依我看,如今民间舆论有《汴京时报》,士林之中老师的声望向来极高。只要老师施政得当,也并非十分危险吧?”晁补之见秦观神情萎靡,急忙转移话题。

    “政令下达,关键还是要看执行。只要执行得当,有《汴京时报》在便谁也无法颠倒黑白蒙蔽圣听。若还有小人谗言诬陷,我自会设法与他计较,诸位师兄不必忧心。”慕容复也笑着宽慰他们。

    “正是!”秦观闻言登时又威风了起来,理直气壮地道。“只要我把公事处理妥当,我平日喜欢做些什么,不该由着我的喜好来吗?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秦观性情如此,慕容复等四人还能有什么话说?他们只能异口同声地一声长叹,无奈扶额。

    时光飞逝,一个月后慕容复总算将京城的事务生意交代清楚,启程前往西平。苏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路将他送出了城。

    “风四哥性情鲁直不善交际,待他将藏书楼的事办妥便会回上海跑海运。到时候,我把包三哥调来给老师当管家。我身边那三十名注辇武士就留给老师和诸位师兄,有他们保护,老师出行我也放心些。

    “至于别业那边,待包三哥赴京之后自有他来打理,老师只需想好每次饮宴讲学的主题便可。若是老师国事繁忙、分身乏术,几位师兄都可上台讲学交流。此乃文教盛世,将来不但士子能来听讲交流,便是百姓也能来听讲交流,老师上台讲学更要谨慎。

    “我已着人请了汴京名医俞方俞大夫去相府供职。干儿自幼体弱,老师的肠胃又不好,有俞大夫为老师慢慢调理,老师可要听大夫的话啊!

    “李格非李大人有一女名清照,与干儿年纪相仿,听闻才思灵敏慧黠灵巧,老师不妨抽空一见。

    “语嫣与阿朱阿碧,我就都托付给老师了。待我到了西平,每月必然书信回来,老师不必忧心。

    “我去西平之前会先去一趟上海,老师可有什么话要带给迈哥儿?

    “老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眼见已走出城外数里,再不回头天都要黑了。苏轼终于轻声一叹,将一直牵在手中的马匹缰绳递回慕容复手中,无言地拍了拍他的肩头。人非草木,更何况苏轼的情感一向比旁人更丰沛充实。元丰三年认的学生,眨眼七年过去。他见过慕容复狡黠惫懒的神情,他亲自为慕容复加冠取字,为他高中探花欣喜若狂赋诗数曲,慕容复的表妹成了他的二儿媳,他的弟弟子由慕容复称他为师叔而非小苏学士……他与慕容复的情意何止是师徒,分明是父子。

    马蹄声渐次递进,苏轼仰头看了一眼将陪同慕容复远赴西平的乔峰,轻声道:“乔壮士,我把明石交给你了。”慕容复远赴西平,战乱之所九死一生,可他却把身边得用的人手全留给了自己,只要乔峰陪他同行。

    乔峰深知慕容复武功了得,实在看不懂苏轼的离愁。只是见学士神色哀伤,他还是万分配合地滚下马来,拱手道:“学士放心!有晚辈在,定护慕容周全。”

    “那就好,那就好……”苏轼哽咽着点点头,最后又看了一眼慕容复。“记得书信回来,为师……走了!”低头自袖中掏出一方绢帕狠狠擤了擤鼻涕,转头登上马车,掉头离去。

    乔峰直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直至苏轼所乘的马车烟尘散尽,他方回神道:“慕容,我们这就出发吧?”

    哪知他话音方落,不远处又有一辆马车烟尘滚滚地自城内杀来。有一个尖细的男声在车上高声叫道:“慕容大人!请留步,慕容大人!”

    苏轼一路哭泣着回到城内,他的妻子与弟弟一早便已收拾了行李搬入苏相府,唯有他本人执意要先为慕容复送行,尚未曾看过自己的新住处。

    好不容易收了泪,走下马车进入新居。这才走出数步之遥,苏轼又忽而满心疑惑地停下了脚步,四下张望起来。慕容复的品味向来高雅豪奢,苏轼早有心理准备迎接一处雕梁画栋的相府。但如今看来这相府却并非十分奢华,反而这布局摆设令苏轼隐约感觉有几分熟稔却又似是而非。

    苏轼的心中正疑惑不解,他的弟弟苏辙竟忽然狂呼狂笑着向他跑来,大声道:“哥哥,这是眉山啊!这是我们眉山老家啊!你看,这一草一木!这房子,这布局……哥哥,我要搬过来与你同住!”原来这苏相府最特别的地方乃是这原本是苏轼在四川眉山老家所住宅院的放大版,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苏轼记忆中的原来模样。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自从赴京赶考,除了扶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便再不曾回去过。转眼,就是二十多年了。弟弟苏辙正兴奋地大叫乱跑,哥哥苏轼百感交集,竟又放声大哭。

    场面正是一团乱,苏相府的临时管家风波恶又匆忙跑进来道:“相公,外面有位李格非李大人携女拜见。”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世人赞誉“诗词传家、钗环宰相、女中豪杰”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在这个时候踏入了她未来公公的相府。

    作者有话要说:

    苏轼:乔壮士,我把明石交给你了。

    导演:这个时候,我忽然很想包惜弱。贵!圈!真!乱!

    慕容:……

    第69章 上海见闻(上)

    那扬声挽留慕容复的青衣男子虽说装扮普通,可他尖细的嗓音却已出卖了他特殊的身份——皇家内侍。马车匆匆而至,那名内侍急忙跳下马车,向慕容复躬身一礼,低声道:“慕容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宋朝毕竟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身为一向忠君爱国的丐帮之主乔峰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听那内侍这般要求,顿时心知马车里必然藏着一位贵人,当下便道:“慕容,我就在这里等你。”

    慕容复点点头,扬起马鞭遥指不远处的一处凉亭道:“阁长,这边请。”说罢,便策马向凉亭行去。

    一车一马刚在凉亭外停下,那名内侍便又向着马车躬身一礼,避开了去。不一会,一只雪白的柔夷自马车内探了出来,车帘轻轻掀起,竟是淑寿公主亲自到了。

    “公主殿下?”慕容复大惊失色,急忙上前将一身普通民女装扮的淑寿公主给扶了下来。

    一身白衣的淑寿公主俏生生地立在慕容复的面前,红着眼低头揉弄着衣带,半晌都不说话。

    皇家公主、金尊玉贵,竟能亲自来到这里,她心里想的是什么,慕容复岂能不明白?他轻声一叹,委婉道:“殿下,下官即将前往西平赴任。这一走,至少三年。”而三年之后,你早已出了孝期,新一届的新科进士也将新鲜出炉,这其中必有良人与你相配。

    “……我知道。”淑寿公主方应了一句,眼泪便再也忍不住了。淑寿公主虽说不问政事,可她毕竟在皇室长大,一些官场常例规矩她还是懂的。比如,她还知道:外放官员若再想回京任职,必得升至一部郎官不可,而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十年以上。那个时候,慕容复应早已儿女成群了。

    慕容复见淑寿公主伤心难耐,终究不忍心,这便自袖中掏出一方绢帕递了过去。

    淑寿公主却扭头不接,隔了许久,她终于缓缓止了泪,仰起头直直地望住他的双眸,一字一顿地道:“慕容大人,这里再无旁人。无论你说了什么,出你口入我耳,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请你实话告诉我,你真的……有婚约在身吗?”

    正当花期的少女,娇美柔弱,眉目如画,单薄的身躯在风中微微颤抖,好似一支摇曳的鲜花、一朵飘逸的云彩。然而,她的那双眼却澄如水明如镜,那明亮通透的目光如针如炬瞬间便洞穿了慕容复身躯,使他肺腑深处微微作痛。慕容复轻轻握住左拳,许久才敢迎向那双赤诚璀璨的双眸,低声道:“殿下,天意弄人。”

    这分明是拒绝,哪知淑寿公主的眼底却泻出一抹欣然。只见她忘情地上前一步,急切地追问:“若是没有……没有她……”

    慕容复苦笑着退了一步,躬身道:“殿下,世事如此,何来如果?殿下,请回罢。”

    淑寿公主却不肯善罢甘休,只摇着头凄然道:“今日我有勇气来到这里,难道慕容大人便没有勇气说一句实话么?”

    “……公主坚强聪慧,微臣也并非铁石心肠。只是……”

    “够了!慕容大人,有这一句便够了。”不等慕容复把话说完,淑寿公主已然出声打断他。只见她泪光闪烁却依旧勉强自己露出一个如花笑靥,柔声道:“淑寿恭祝大人早日寻回未婚妻子,喜结连理百年好合。可若是、若是……当大人寻到她时,她已罗敷有夫,而淑寿尚待字闺中……”

    慕容复心中一痛,他知道他该如老僧入定一般无动于衷地听淑寿公主把话说完。然而人非草木,他终究忍不住大步上前把她抱在了怀中。

    淑寿公主登时放声大哭,泪珠滴滴滚落,落在慕容复的肩头,瞬间便烫入他心底去。

    慕容复轻声一叹,目光遥遥向西望去。在他的西面,那里有关山冷月、金戈铁马,是他为自己选定的新战场。而在他的背后,寰宇旷远、繁花似锦,旧时宫阙所镇守的千里河山、兆亿百姓赖以生存的这片热土,即将迎来一场近乎亡国灭种的大战。

    “相国寺外、李家药铺,官家常命人去购置新奇玩意……”淑寿公主搂着慕容复的脖颈,在他的耳边嘤嘤细语。

    慕容复陡然一惊,猛然松开了双手。这个女子的赤诚情意迷惑了他的心、扰乱了他的魂,她就好似一块火炭,使他温暖,更能令他毁灭。

    淑寿公主不明所以,只满腹疑惑地望向他。

    慕容复重重地闭上双目,定了定神,坚定地道:“殿下,微臣不能因为你的情意而害了你。我们今生无缘……”

    淑寿公主微微而笑,缓缓道:“即便希望如何渺茫,我也想坚持到确定再无可能……记得书信给我,无论是什么消息……大人,记得书信给我。”她一边说一边往后退,终于钻入车厢,遥遥而去。

    不知过了多久,乔峰策马上前。此时夕阳如火光芒如炙,映得慕容复的一侧眼眸仿佛燃烧。而与此同时,黑暗的阴影却已吞噬他另一半的身躯。光影交错,如风如浪、如烟如尘,在他脸孔与身形上拉锯幻变。光与影,赤与黑,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在他身上激烈碰撞彼此角力,迸发出一种绚烂至极而又寂灭无声的静美。

    乔峰心头发颤,不知为何,心底竟莫名钻出一个念头:他不属于这,他即将消失!乔峰急急滚下马背,大步上前狠狠扣住对方的手腕,声如霹雳般爆出大喝:“慕容!”

    慕容复浑身一颤,青白着脸回过神来。“乔兄,人吓人吓死人啊!”

    乔峰嘿然一笑,调侃道:“最难消受美人恩,走吧!”

    慕容复起初没有答话,直至他们快马加鞭跑出数十里,他方开口道:“不过是个情窦初开的小丫头,待日后成亲生子,自然便忘了。”

    乔峰闻言不由惊异地看了他一眼,问道:“慕容,若是我没记错,王姑娘的年纪比公主殿下更小了不少吧?”

    慕容复点点头,正色道:“语嫣的婚约我也觉得定太早了。不过好在语嫣与苏迨朝夕相处,不怕不能培养感情。至于公主殿下,我与她一共也只见过一面罢了。”

    “救命之恩,已足够以身相许了。”乔峰叹道。

    慕容复却不置可否地摇摇头,再没有说话。

    自从元丰八年苏迈大手笔地买下整个上海镇的土地,眨眼已近两年。原本以滩涂芦苇荡居多的上海镇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乔峰随慕容复抵达上海镇时已近十月,他本是心思缜密之人,是以甫一踏上这片土地,便觉出不同来。

    乔峰虽是丐帮帮主武功高绝,但在宋时的主流社会中他的身份仍属于家无恒产的游侠儿。既为游侠,自然去过不少地方,算得见多识广。然而,无论是在繁华富庶的大宋都城汴京,抑或是在战火连年的边关,乔峰都不曾见过如此宽阔平实的官道。侧目所见四辆装满货物的四轮马车齐头飞驰而过,乔峰忍不住运起内劲在官道上重重一踏。

    “这里的道路俱是以碎石、沙土混合而成,最大的优点就是坚硬平实。”慕容复随口道。

    “原来如此。”乔峰低头看了眼毫无痕迹的路面,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节秋收已过,家家户户都应忙于储存过冬的粮食,市面上本该十分冷清。然而,在上海却仍旧一片生意兴隆热火朝天的景象。乔峰眼见官道沿途有不少商铺买卖货物,货物的计量单位俱是以百、千计数,终是忍不住问道:“这里的商铺都是你的?”

    慕容复微微摇头,轻声道:“店铺是我的,生意却不是我的。在城内有大型交易所,慕容……”他下意识地顿了一下,改口道。“王家的生意大都在那里成交。”事实上,慕容复如今的买卖大都是以货运及发售原材料为主,更为精细的加工都已有意识地让给了大宋境内的其他商户,以培养整个市场的繁荣昌盛。

    乔峰不懂“交易所”何解,但他却听懂了“大型”二字,登时明白这一路沿途的买卖慕容复大约是看不上眼的,所以都留给别人赚去了。乔峰眼见纵然是这等慕容复瞧不上眼的小买卖一样是金银珠玉成斛成斗、丝绸茶叶车载斗量、瓷器家设堆积如山,不由感慨道:“当年贤弟说要走海路,为兄从未想过贤弟能有今日之气象。”

    慕容复侧头睨了他一眼。“乔兄,眼下入股也还来得及。”

    乔峰闻言却只是一笑,低声道:“我不想坏了你的规矩。”乔峰虽不懂经济,可也明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慕容复的买卖做得如此之大,能与他合伙的必然也是富甲一方的人物。丐帮素来穷酸,倘若厚颜借着慕容复的人情入股了这买卖,又让慕容复何以服众呢?

    “大宋境内的水陆两运也并非小买卖,当初我曾应允为乔兄划策……”慕容复正色回道。

    哪知他话说半截,迎面苏迈与包不同二人便已匆匆而来。几人简单见过礼,包不同身为慕容复的家臣尚且说了一句:“老包日盼夜盼,可算是把公子爷盼来了。”

    轮到苏迈,便只有两声抱怨:“如何今日方到?一堆事等着你拿主意呢!”说着,扯着慕容复又匆忙离去。

    之后整整三日,乔峰再不曾见过慕容复一面。好在慕容复早有吩咐,令包不同这几日陪同乔峰四处走走打发时日。由此,乔峰也终于见识到了慕容复真正的实力。

    第一日,乔峰去看了新建的码头。码头上每日到港及离港的船舶不下二十艘,每一艘船都装载着满满的货物。为此,在码头上的做活的佣工从来都是日夜不休。但与乔峰曾在泉州所见的佣工相比,同样是靠劳力搬运货物为生的穷苦汉子,上海的佣工们的工作显然轻松了许多。原本需要他们从船上扛下的货物,如今只需骡马牵引着吊臂滑轮,只在呼吸之间就将大量货物从船上搬离,不但节约了人力更节省了时间。

    “这样的码头如今共有五个,公子计划一共建八个,届时每日至少可安排三十艘海鳅船发货卸货。如此一来,我们的吞吐量比泉州也不低了。”包不同摇着扇子得意地道。

    宋时海运繁荣,泉州被世人誉为光明之城,是大宋境内首屈一指的海运城市。乔峰一听包不同提起泉州,当下满腹疑惑地问道:“为何慕容没有将发运点设在泉州?上海虽说可以自行做主,但泉州历年积攒下来货商却是上海没有的。”

    包不同傲然一笑,冷声道:“非也,非也!泉州最多的并非货商,而是大食人。如今公子爷自己造船跑海路,我们的船不但比他们大更比他们快,能比他们走地更远,这些狡猾的大食人就可以一脚踢开了!”包不同见乔峰面有异色,似乎并不认同他的话,当下又补上几句。“乔帮主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些大食人垄断了海路,咱们辛苦做活卖出的货物,咱们赚三分利,大食人赚七分利。大头都让大食人赚走了,带回去造福大食人的乡梓,于宋人有何好处?如今我慕容氏走海路,五五分成,一同发财,童叟无欺。”

    乔峰了然地点点头,又道:“听闻大食人在海上势大,慕容要抢他们的生意,大食人能答应?”

    包不同故作神秘地微微一笑,没有答话。

    第二日,乔峰又见到了一个人——宗泽。因慕容复的“坑害”由文人士子转职成为钢铁工人的宗泽这一次亲自押运了十大车的兵器来到上海与慕容复相见。一见到包不同,他便迫不及待地抱怨:“你家公子什么毛病?非逼着我去赴科举?我在山东千头万绪,正是关键的时候。只要能炼出好钢来,区区一个进士算得了什么?”

    这等老生常谈包不同也不知听宗泽说了几回,包不同见宗泽对炼钢一事十分狂热,也不明白为何慕容复总要宗泽去赴科举。要知道天下进士无数,但懂得炼钢又能严格按照公子爷的要求落实管理的读书人又有几个?只是自家公子爷下的决定,包不同又能如何?他只能将慕容复昨日说过的理由再复述一遍给宗泽听。“宗先生最了解这钢铁的好处,您唯有入朝为官,方有机会将这炼钢技艺献给朝廷啊!”

    宗泽对这理由根本不屑一顾,冷哼着道:“要将炼钢的技艺献给朝廷,何需我来代劳?你家公子爷不正是朝廷命官么?”

    “工部的做派宗先生还不知道么?没有宗先生亲自看着,再好的技艺给他们,他们也炼不出钢来。”包不同赔笑道。

    包不同这一句说地实在,宗泽不禁半晌无言,最终只长长一叹,黯然道:“我知道了。”

    始终冷眼旁观的乔峰见宗泽离去,终是忍不住道:“这位宗先生刚直豪爽,怕是不适合在工部主事。”要知道工部虽辛苦却管着不少朝廷的工程,向来油水丰厚。而以宗泽的个性,定然做不到和光同尘。

    包不同与宗泽相识已久,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满心烦躁地将手中的扇子扇地啪啪作响。

    乔峰见包不同无法回答,便也不再追究此事,只指着那些长刀铠甲道:“想必这些兵器是你家公子爷跑海路时拿来自保的?”

    “正是!”包不同回神道,“海上贼寇猖獗,这也是不可不防。”

    “我看这些兵器十分锋锐,灭国屠城也不在话下了吧?”乔峰意味深长地道。

    包不同闻言不由一怔,再次微笑时笑容却是比前一日尴尬了不少。

    第三日,包不同再不敢带着乔峰乱跑,只在城内陪他喝了一回酒。哪知乔峰在城内逛了两日早摸清了格局,漏夜摸进了包不同一直有意绕路的一处僻静工坊。亲眼见到那隐蔽工坊内以水利带动的巨大设备瞬间便将一枚铜片压制成铜板,那些金锭铜钱如稻谷一般一袋袋地堆在作坊内,乔峰的脸终于绿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乔峰:不知道为啥,我有点害怕!

    导演:齐大非偶?

    乔峰:……

    第70章 上海见闻(下)

    夜阑人静,就在乔峰夜探铸币作坊的时候,慕容复正为包不同安排他日后的工作。“你此去京城,名为老师的管家,但老师性子疏阔不拘小节,一应交际都要你来为他安排。记着万事仔细,莫把不该得罪的人得罪了。”

    包不同低眉顺眼地应了声是,又道:“公子爷,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若是君子,得罪了亦无妨;若是小人,学士如今占着右相的位置已是得罪。”

    包不同这般灵醒,慕容复登时莞尔。“包三哥这般通透,就证明复官没有选错人。然则,对付君子有君子的办法,对付小人自然用小人的手段。《汴京时报》我已交给黄庭坚,你不必过问。你去京城之后召集人手再办一份报纸,给我盯着洛、朔二党,专门写他们的风流史!”慕容复的这项安排不可谓不狠辣,洛、朔二党向来以君子自居,若是被偷香窃玉的风流事败坏了名声,无疑是彻底失去了在朝堂立足的根基。

    包不同显然也品出了这一招的狠毒,当下一合扇子,高声叫道:“公子爷,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假语村言、道听途说,保管教他们焦头烂额大失圣心。哪还有空来寻学士的晦气呢?”

    “若是朝堂对峙,仅凭这些流言却是不够的。届时,我们在京城的产业如何善加利用,包三哥可要心里有数。”慕容复最后嘱咐道。

    包不同见慕容复神色阴沉,心底顿时浮起“天上人间”四个字,即刻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聊过正事,慕容复随手揉了揉眉心再度埋首工作。包不同本该躬身告退,只是他见慕容复连续数日通宵达旦,终是忍不住劝了一句:“公子爷,正事虽要紧也该保重身体。”

    慕容复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随口道:“知道了。明日一早给我安排一刻钟,我见一见乔峰。”

    在包不同的心中仍旧将乔峰这个丐帮帮主定位为慕容复的朋友,而于慕容氏的生意却毫无助益。听闻慕容复要抽空见乔峰,包不同不由道:“公子爷明日便要与十八家商号签订同盟契约,见乔峰作甚?”

    慕容复自审核契约条款的工作中抬起头来,沉声道:“十八家商号仅仅是个开始,海外有广阔的市场,日后我慕容氏的买卖也会越做越大。”

    包不同得意一笑,附和道:“这是自然。”

    “市场盘活之后,贸易会愈发繁荣。江河湖海四通八达,只要有船哪里都去得。但若走陆路,一路通关过卡……”

    “守门朗官大多刁钻贪鄙,路上又多山贼偷儿,正是用丐帮的时候!”包不同浸淫商场已久,得慕容复一言提醒已知深意。“中小商户缺乏人脉,借用丐帮之力正可控制成本。” 丐帮有十万帮众,人面广人头熟,三教九流都有交情,收编丐帮显然比慕容复另起炉灶更加省时省力。

    “正是这个道理。”慕容复轻轻一笑,暗自心道:黑社会就该做一些适合黑社会的买卖,比如:货运保全公司。

    哪知这个建议摆到乔峰的面前,却被乔峰毫不留情地打了回来。对着慕容复不负所托的表情,乔峰沉吟半晌,忽而正色道:“贤弟的办法的确耳目一新,只是若以贤弟之意成立……顺风镖局,日后贤弟便是我丐帮的衣食父母。天长日久,丐帮弟子大概只识得贤弟,却不识得我这个帮主了罢?”

    乔峰这说法实在不像他一贯的为人,以致慕容复竟愣在当场难以反应。隔了许久,他方回过神来,带着几分犹疑几分歉然的神情道:“是小弟考虑不周,此事且容我再细细思量。”

    “我看不必了。”乔峰并没有顺坡下驴,反而一脸高冷地道。“与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使净衣、污衣两派愈发分裂,不如维持现状。”

    事有反常必为妖。慕容复终于觉出不对来,即刻以探究的目光望住了乔峰。

    不知过了多久,乔峰率先自这场对峙中败下阵来。他扭头避开慕容复过于锋锐的眼神,沉声道:“慕容,我看到了你的铸币作坊。”

    “原来如此,”慕容复默默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多谢乔兄指点,小弟自会提醒迈哥儿加强守备。”

    “慕容,你就不想解释些什么?”乔峰向来是个直肠子,见慕容复有意回避此事,他终于拧起了眉头。“私铸钱币可是斩首弃市的大罪!”

    “如今市面上闹钱荒,说来不怕乔兄取笑,小弟上月的俸禄官家只给发了几个酒囊。若不自个想法子攒点私房钱,这日子都没法过了。”慕容复语调哀婉地一声长叹,愁苦地好似明日就要揭不开锅。

    乔峰气急反笑,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私房钱攒了一个仓库?”

    “买卖上总有花钱的地方,总不能火烧眉毛了再想办法。”慕容复顺口道。宋时铸币工艺堪称世界之冠,无论是宋人百姓还是异国别族都有积攒宋朝官币的习惯。天长日久,自然闹起了钱荒。而钱荒一起,朝廷又无力解决,经济发展也就跟着受到影响。经济停滞不前,朝廷的税赋便将减少,为维持用度只能选择增税,又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慕容复在海外很是占了几处矿山,为破解上述的恶性循环,铸造钱币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至于乔峰所看到那满满一仓库的私钱,则是慕容复为方便买卖成立钱庄而置办的准备金。

    乔峰不懂这些经济上的门道,可他却知道慕容复的所为已愈发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他相信,以慕容复的才智不会不明白其中关窍。眼见慕容复仍旧嬉笑无忌,乔峰怒从心头起,当下大力一拍桌案。只听“喀啦”一声脆响,慕容复面前这张重约十数斤的紫檀桌案即刻断成了两截,桌上的笔墨文书洒了一地。“慕容复!”乔峰瞬间暴吼,杀气腾腾地盯着对方。

    “什么事?”听到动静的包不同急忙撞进门来。“公子爷,发生了什么事?”

    慕容复仍好好地坐在位置上,只是这个时候,他的神情也终于严肃了起来。“乔兄有话不妨直说。”

    乔峰沉默半晌,终是疲惫地道:“这几日我见识了你的实力,你有自用的码头,可以运货自然也可以运粮;你有更好的炼钢技艺,制出的兵器比朝廷监制的质量更佳;你的买卖已令人瞠目,每年所获利润十辈子也花不完,可你还在私铸钱币;如今的上海镇人口不下十万,将来只会更多。你有钱、有粮、有人,甚至还有武器,慕容,你到底想做什么?”

    “乔兄以为我想做什么?”慕容复接口道,并不愿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乔峰的咽喉滚了两下,同样不愿将那两个字说出口。他扭头望向窗外,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明媚的阳光自窗外泻入屋内,斑斓地洒满了慕容复的全身在他的周身添上了一层金光,恍若佛陀。乔峰始终不曾忘记:当年在边关,所有人都在杀戮,唯有慕容复在救人。“慕容,别让学士和我失望。”

    慕容复仍旧避而不答,反问道:“我做了什么令你们失望的事?我不该行商么?不该做这么大的买卖?资本逐利而行,一旦开始就由不得我控制,我该现在罢手么?”

    “我记得,我记得你说过什么。”乔峰转过身紧紧地盯住慕容复,一字一顿地道。“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可我一直以为,那是被利益迷惑了心智的人才会犯的错误。你是吗?慕容,你也是这样的蠢货么?你要……谋反么?”

    包不同心怀鬼胎,一听到“谋反”二字心中即刻警铃大作,忍也忍不住地叫道:“公子爷!”只见他握着扇子的右手手背青筋暴起,双足不丁不八正是出手前的身形。只待慕容复一声令下,他就将暴起取乔峰性命。

    而乔峰对此一无所觉,仍坦坦荡荡地看着慕容复,等待他的回答。

    慕容复同样没有杀人灭口的念头,他给了包不同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向乔峰道:“原来有钱有粮、有人有武器就该谋反。乔帮主,你究竟是太过高看我的能耐,还是太过看轻了我的品性?”

    “正是因为从未看轻你的能耐,我才更加担心!”乔峰双目一瞬不瞬地盯住慕容复,背部的肌肉不自觉地微微紧绷,好似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十八家商户各个都是富甲一方的商场豪杰,可唯有你,唯有你能将他们联合起来。你善商贾货殖之道,更擅长经营势力。上有学士为你撑腰、中有银弹开路、下有钢刀在手,十八家商户一旦联手,东南数路都将在你的掌控之下,只怕连朝廷兵丁都可为你所用。可你还不满足,还要去西边。我见识浅薄,不知道究竟能有什么买卖可将西边诸路的百姓官员也捆上你的战车。可我知道,无论是官家还是朝廷,他们能容下无数个富甲一方的商贾,也绝容不下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势力的慕容复!慕容,一旦你的势力令朝野震动,你当如何自处?为了忠义之道一死以谢天下?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举旗谋反黄袍加身?”

    而慕容复,他竟在这个时候彻底松懈了下来。只见他仰着头望向乔峰,语焉不详地道:“若果然有那一日,乔兄会为国锄奸么?”

    “慕容,难道你还不明白,若果然有那一日,你将与天下为敌!你的朋友、你的师长,种经略、苏学士,他们哪一个不是对朝廷忠心耿耿?到时候,你又要他们如何自处?”乔峰本该愤怒,因为慕容复的不受教。可不知为何,他竟在此时奇异地冷静了下来。“慕容,你想从我这得到什么样的回答?迄今为止,我仍将你当作最好的兄弟,我不希望你死。那么,你希望生灵涂炭么?”

    乔峰并不知道,他的回答已足够令慕容复满意。慕容复破颜微笑,语调轻快地道:“西边地处偏僻道路不畅,除了农桑为生,我一时也想不出别的法子来。而移民实边一事,非一二代人的努力,难见功效。乔兄难道不曾想过,我去西平并非为了挖掘另一处财源、编织另一股势力,而是去花钱的?”

    乔峰猛然一怔,半晌方答:“军功?”

    “不错。”慕容复起身指向他背后的地图,“自西平至兰州直至庆州,先帝当年未曾完成的那条防线,我打算砸下百万贯将它真正建起来,为种经略平灭夏国打下基础。有此大功,老师便可在宰执的位置上呆上十年,甚至更久,直至我入主政事堂。乱臣贼子并非我所愿,宰执天下更加适合我。”

    慕容复有此志向,乔峰顿时松了口气。只是他一听慕容复谈论军事便牙疼,当下哼哼着道:“慕容,灭国之战绝非小事,还应听听种经略的意见。包括这道防线……”

    慕容复显然也知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军事发烧友,绝谈不上是兵法家。乔峰既然有此提点,他即刻从善如流地答道:“此战究竟该怎么打,我自然会听种经略安排。先帝犯过的错误,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得到慕容复的保证,乔峰即刻开怀而笑,拱手道:“能者多劳,顺风镖局一事也就全托付给贤弟了!”先前乔峰不愿慕容复越走越偏,故而不肯遂他心愿。如今见慕容复行事自有分寸,乔峰自然要信守承诺为他助力。

    慕容复目视乔峰半晌,忽然“啧”了一声,一脸嫌弃地道:“我看还是算了。若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使净衣、污衣两派愈发分裂,这岂非我的罪过?”

    “贤弟如此才具,愚兄相信你定能妥善安排。”乔峰赔笑道。

    “你相信……”慕容复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过往与乔峰的记忆竟在此时纷至沓来。这才恍然发觉原来自他们相识以来,乔峰从来都是信他的,无论他做何决定。“乔兄,我说什么你都信么?”

    “自然!”乔峰迎向慕容复的目光,无比坚定地答道。“或许有些事,是你看得到而我看不到的。但只要是你说的,我就信你!”

    “好兄弟!”慕容复用力一拍乔峰宽阔的肩头,那肩背是如此地厚实可靠,仿佛给他再大的负担他都能担得起来。

    “包三哥,”慕容复又看向包不同,煞有其事地吩咐。“下次乔兄若再问我可有谋反之意,记得准备三百刀斧手在账外候命!”

    “……是。”包不同不知慕容复这句究竟是真是假,一时答得无比艰难。

    而正立在慕容复身侧的乔峰,闻言却无所顾忌地放声大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慕容:你问我为啥铸私钱?因为我穷啊!

    乔峰:……

    第71章 西平一霸

    第13节

    恋耽美


同类推荐: 我才不会爱上什么徒弟/太上忘情骚穴插入特集(脑洞肉段,粗口向)-v文乐可(完结+番外)他超霸道的 完结+番外男生宿舍被调教的小伪娘-v文皇上在奏折里夹话本看深度开发1v3轮流发生性关系(双性/NP/产乳/生子/QJ/LJ/人兽)-v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