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化宋 化宋 第196节

化宋 第196节

    “还能如何,他来燕京,一边用纸钞换得我大辽百年积蓄,一边广施恩德,如今燕京附近的村镇,都盼望着早日并入大宋,当顺民呢。朝中百官,也在各种打听,想要在宋国换个一官半职,”萧普贤女无奈道,“明知他居心不良,却奈何他们不得。”
    “此次,大宋仁至义尽了,”人之将死,耶律淳也看开了,“大宋与我朝,毕竟是兄弟之盟,便是依附于他,总不会死,将来他还会重用我族抵抗金国。若是被金贼破城,我耶律家诸人,怕是要生不如死了。”
    女真部多年受契丹欺压,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王脉,投奔大宋,至少还能留下一些体面。
    “你的意思是,真要把燕京,都让给大宋?”萧普贤女问。
    “唉,如今趁朝廷有几分薄力,早些给,能换得更多。”耶律淳轻声道,“金国如今是不会给大辽活路啦,等到金军兵临城下,那都是什么都得不到了,趁着我还有一口气,罪名,我来背吧。”
    萧普贤女终于忍不住,悲声哭泣。
    第269章 历史的车轮
    辽国上下不是没有想要维持大辽国祚的人, 对于耶律淳来说,他才是最想让辽国存续下去的人。
    若他还能再撑上几年,他不但不可能想着与宋合并, 反而会对朝中有此行此心的人强力镇压。
    然而,他要死了。
    回首四顾, 这天下,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大任的人。
    也正是因此,他才会有这个想法,至少, 为耶律家保存一条血脉,拥有一份祭祀,就已经是他最后的奢求了。
    他也不会直接与大宋谈判, 他的身体, 已经等不了那么久。
    他只需要在死之前, 于众多朝臣面前,提出若事不可为,那便将这幽云之地, 托于大宋,而大辽王脉, 也由大宋护持, 至于朝臣们,他们会自己寻找出路。
    如此, 他们便不会再有负担,至于事后如何, 耶律淳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能做的, 只有这些了。
    道宗皇帝那次内乱, 对朝廷的伤害太大,不但当时的太子耶律浚身死,同时清洗的王族权贵太多,不但让宗室离心,边疆叛离,新的一代猛将也根本没能成长起来。
    耶律大石算是其中翘楚,但他到底太年轻了,没有时间积累足够的威望,这江山,等不到他了。
    耶律淳又吐了一口气,却感觉精神振奋起来,原本软弱无力的身体,竟然又有了几分力气。
    他心有明悟,让人将朝中重臣请来。
    这并不难,如今燕京之地狭小,几乎没有出门在外的,差不多一个时辰里,朝中大臣几乎全数到场。
    撑着最后一口气,耶律淳首先是在众大臣的见证下,遥立晋王耶律敖卢斡为下一任皇帝——至于这位还在辽东的晋王要不要过来继位,其实也没人在乎。
    因为晋王才刚刚二十,尚且年幼,由他的嫡妻萧德妃摄政,要丞相张琳等护皇太后萧德妃主持大局。
    这意思大家都懂,也没有什么人反对。
    然后便是正戏,耶律淳下发召书,将朔州、平州、辽东等不归他们治下和已经被金军攻占的州县全数割让给大宋,只求永结两国之好——这是指山卖磨,如今的辽国诸臣早就不指望把这些土地夺回来了,这割起来一点都不带心疼的,相反,朔州等地给了宋国,能极大减轻雁门关等地的压力,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一些时日。
    有这些好处,大家当然都赞成。
    耶律淳最后还表示,若事不可为,可将幽云之地也给大宋,但这是一份遗诏,是将来帮你们背锅用的,你们要什么时候拿出来,大可一起商量。
    掌印官和书吏将这些话写下,在众人的见证下,这些召书有着绝对的效力。
    交代完这些事,耶律淳已然不支,让诸臣退下,留下妻子。
    “早些将萧哥和阿撒送走吧,”耶律淳用最后力气交代,“不去大宋,去辽东,那陈留守是个好人,会护着你的。给萧哥找个好丈夫,不要再凶阿撒的妻儿,当个好婆婆……”
    萧普贤女眸中泪水落下:“这些我都记着,那我呢,你不交代什么吗?”
    最后的相视,耶律淳看着妻子的那憔悴的眉眼,轻轻勾起唇角:“不用啊,你可是当年草原上,不输天下英豪的姚哥娘子啊……”
    他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至不可闻。
    ……
    同一时间,东京的赵士程正在和群臣商量岢岚军调动的事宜。
    大宋在边境有大量军州,但大多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光是河东路的岢岚军那几千人是不可能帮着驻防好朔州边境的,更让赵士程心凡的事情是,朝廷诸臣对于连辽抗金一事,反对声浪巨大。
    主要原因当然是大宋宗室还在辽东,以谏官杨时为首,他们上书认为,若未将这些大宋宗室发放回来,便证明辽国没有诚意,若这样还派兵援助,实在会让大宋面上无光,所以坚决反对。
    更别说用那些宗室的安危说事了,大宋总不能一直被拿捏,以前您派个一千人意思一下,咱们也就当没看见了,可如今要调动数万大军救辽国,这不是闹么?
    这个言论非常有市场,虽然很多人也觉得金军崛起对大宋不是什么好事,但金军毕竟远在天边,而助辽是实打实地要出钱出人出粮啊!
    如果是奸臣,赵士程当然会对这种人随便处理掉,但问题是,这些人他们不是奸臣,比如杨时,当地方官时,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被提拔到台谏之后,就是一个敢大胆谏言的臣子。
    这样的人不管是杀还是调走,都不合适。
    但赵士程可不惯着这些喜欢固守规矩的理学士子们,当场便似笑非笑地怼了回去:“哦,杨卿是迎回那位在辽东的太子殿下登基,来挣个从龙之功么?”
    这话太过诛心,以至于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臣当场涨成猪肝色,摇摇欲坠了半晌,恭敬叩首,将官帽取下,深深伏地,不敢再多言一句——有这个帽子扣下来,他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任何皇帝的要害都是皇位,君不见,千百年来为了皇位多少父子相殘兄弟阋墙,若是皇家沾上这事还有一点活路的话,那大臣掺和进去,可就是真的要牵连全族的恐怖之事了,更惨的是没有人会出来主持公道——掺合王权的臣子,在别人眼里就是活该,死了也白死。
    所以这话也把整个朝会中的臣子们吓得脸色惨白,文臣嘛,大家更喜欢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哪有这位太子这般,直接来掀桌子的?
    但这事讲开后,最大的好处便是朝廷再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迎回宗室这话了,他们都明白,只要先帝的子嗣没有死光,那那些人,活着最大的机会就是永远别来。
    否则说不得在回来的路上一个浪头打过来,船与船上人便要在龙宫安家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话算是的被太子殿下说开了,必然会影响他将来在史书上的名声,但这其实问题也不大——就算如今是太子掌权,可毕竟他还不是皇帝,不是皇帝,那么一个太子年轻气盛说两句过份的话,他们做为臣子的,最多劝谏一下殿下谨言慎行,别的眉头是一点也不会触的。
    甚至于,这事之后,很多士子察觉到了要素,开始讨论起赵士程一脉继位的合理性,以及辽东那些人是怎么失去继位的资格的,反正汉文博大精深,解释权不就是在他们手里么?
    最好是能找到理由,把这些宗室的身份全除名,这样他们既能回来,太子殿下也会少些烦心事……
    好吧,见识到这些人见风使舵的速度,赵士程便也不再拿着这个说事。没有了最大的分歧,赵士程援助辽国便容易了许多,但也是过了第一关,还有第二关。
    第二关便是粮草。
    大宋的朔州是在太行山以东,吕梁山以北。道路崎岖,几乎一个士卒就要消耗一到两个民夫运送的粮草,加上战士们的开拔银,耗费巨大。
    在太子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各省各部过了两年的好日子,自然不想再回到当年赤字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日子。
    尤其是这些年大宋对外征伐,开拓回来的土地都是青塘、河湟那种穷苦之地,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要投入大笔资财,朝廷内外早有非议,这次一说出兵,户部自然叫苦连天——意思就是打仗就要加税,加税对民生不好,殿下你要三思四思啊!
    赵士程对此冷笑说如果不让他出兵,他就把商税下调一半,继续给大宋休养生息好了,当然,为了大宋嘛,他带头将俸禄减半,你们也一起减半,与我一同藏富于民好了。
    这话说得,如今国之度用大半出于商税,砍一半那能行?
    至于说俸禄减半就更不能了,大家过惯了的日子,突然砍一半,那家里老小要怎么过?
    无奈之下,户部不敢再拒绝。
    接下来还要搞定枢密院和三衙的武官,因为大宋出兵时,是需要有一个文官来当部队的最高统帅的,再不济,也要派个太监去监军,但这个规定十分坑爹,大宋建国以来的大败,有大半都和监军有关,比如攻辽的童贯,比如攻西夏的徐禧,都给大军带来了远超敌人的伤害。
    所以,这次赵士程想找一个武将领军,这自然又遭遇了大规模反对。
    赵士程知道这文官们的底线,没有继续折腾,随意点了一个小太监去当监军,但走之前,让他管好自己的嘴,军中的事情,他最清楚,不需要你告诉我。
    那小太监哪敢多说一句,战战兢兢地随军而去了。
    就这样,为了处理好这事,赵士程调动了朔州附近的府州军、保德军、火山军等三万余士卒,前往朔州驻防。同时,他要求朔州附近的险要关益如忻州、石岭关等地加派人手,敢有不战弃城而逃者,不仅本人当斩,家中老小,一概流放!
    这不是他心狠,而是当兵就要有觉悟,从古至今,山西就不是一个好打的地方,但在北宋末年的那两次大战中,诸关隘守军望风而逃,将州府中的百姓弃于不顾,任金军践踏,金军一从内蒙古烧杀到河南。如今他可是把官饷给够了,再敢跑,就别怪他无情了。
    能做的事情他都做了……
    赵士程皱起眉头,百般思量后,终究还是没有要求加强东京城的城防。
    他都为此努力了快二十年,要还能让金军围攻开封,那还是别混了,这国谁爱救谁救,他不玩了。
    第270章 你的后盾
    辽国, 西京道首府,位于大同城。
    一名三十多岁,膀大腰圆,十分富态, 一身契丹衣饰的男子眉眼带愁, 正在那古老的城墙上凝视远方。
    他的身边, 是一名年轻的宋军将领, 虽然神色沉静, 但眉眼之间,却怎么也挥不去那属于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城中还有两千二百余士卒,六千多石粟米,”契丹男人轻叹了一口气,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这么快赶过来的,但前边的焦山已被攻破, 最快三日, 最迟十日,金军便会围攻大同府,你这两千士卒, 真的要守么?”
    “金军善于攻伐, 山路难行,您又经不得日夜于马上颠簸, 赵王若弃城而逃, 怕是半路便会被追索,反而危险, 若能依城而守, 三五千金军又如何攻得破大同府这等坚城?”那位宋军将领语气温和, 但意思却一点不温和。
    “不说天时地利, 那人和,也不在我处啊。”耶律习泥烈不由得苦笑,然后便给岳飞解释了如今大同府的复杂局面。
    当年五代十国时,沙驼人石敬塘将大同在内的幽云十六州全献给了契丹,成为知名的儿皇帝,当儿皇帝儿死,他的儿子又继续向契丹人称臣,自认“孙皇帝”,从那之后两百年,这里便一直是辽国的国土。
    不过这里多山少水,地产贫瘠,属于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地带,加上宋辽盟约之后,百年成平,连最后做为天险的防御作用都衰弱了,所以来这里镇守的,基本是在辽国属于食物底端的存在。
    耶律习泥烈就是这样的存在,他是天祚皇帝的亲子,但出身卑微,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宫妇,天祚帝平日出游都没有将他带在身边,只是前些年对朝臣不信任,才安排他做了这么个西京留守,并且只给了他一百多名亲兵。
    不但如此,皇帝反攻金国时,还将西京道几乎所有可用的兵边全部带走,以至于如今金人来攻,处处望风而降,不到半年,整个西京,已经不剩下几个城池了。
    耶律习泥烈最近的日子极不好过,每日睡觉都和衣而眠,枕匕而睡,因为他总觉得城中的手下,有把他绑了送去金营,以做功劳的意思。
    她的妻儿早就被他送去了燕京,听说已经找到门路去大宋生活。
    貌似已无后顾之忧,但天可怜见,他如今才三十来岁,真的不想死啊。
    所当大宋表示出愿意出兵驻防的意思后,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这城里两千残兵,又非是他的嫡系,实在不安全,这些年大宋与大辽互为亲邦,落在大宋手里,还能当一富家翁,顶了天就是被监视着生活,而且前边有耶律雅里和敖卢斡顶着,他还能过上安生日子。
    可要是落在金国手里,他们这些宗室绝对落不了好,金国深恨当年被欺凌之苦,凡大辽宗室落入他们手中,女的多被收入后宫,男的就直接是他们出气的奴隶,过的那叫一个生不如死。
    但问题在于,大辽国内自从道宗那场大乱后,朝廷为了维持支出,对非契丹和奚族的其它治下,征的税略微重了那么一些,而西京道,做为边疆地区,自然也在这个“重了那么一些”的范围内。
    加上金军有令,凡不开城投降者,一但城破,必然屠城,所以他们在西京道一路所向披靡,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诛心的是,据我所知,金军一路攻伐,还会在西京一路捕寻我军中家眷,凡是攻城,都先让将士们的家眷先上,这有几个士卒看着城墙下的家中妇孺,还能下得了手?”耶律习泥烈苦口婆心地劝道,“岳将军啊,我知你身有军令,但这大同,实是守不住,不如早些避之则吉啊。”
    说到这,他忍不住激动地伸出手指,指着南方道:“只要舍弃西京府,向南就能去到应州,到时无论是南去雁门,还是西去朔州,都能借山川之险,护民生之安,相反,若是死守大同府,一但被围,便是死路一条啊!”
    岳飞凝视这位唾沫横飞的大辽亲王,忍住不适,温和劝慰道:“赵五殿下,这大同府是五京之一,若在,燕京府也能支应,若失了,西京其它还在抵抗的州府,便要全数陷落了,至少得支撑到八月,才能让北方局势定住,在这之前,若不守住,那燕京与朔州的百姓,便要沦于兵祸……”
    “八月??”耶律习泥烈忍不住咆哮起来,“如今才四月,你让我撑到八月?你怎么不让我去死?”
    岳飞轻声道:“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以城中存粮与的军备,熬到八月不是问题。”
    他其实是把时间往长了报,以他对那位殿下的了解,只要自己能给他创造机会,他就会抓住所有时机,帮着手下解决后路,可能七月就能有支援到来,当然,话不能说的太满,所以他说了个八月。
    但这前提是耶律习泥烈必须在大同城中,否则主帅都跑了,凭什么让城中庶民去拼死抵抗,古往今来,凡是守城大战,哪个不是军民同心?
    耶律习泥烈口中爆发出一长串带着唾沫星子的契丹语,虽然岳飞听不懂,但想来不是什么好话。
    发泄之后,这位胖子擦去额头的汗水,又和岳飞爆发出剧烈的争执,无奈形势比人强,虽然不愿意,但最后他还是只能决定留在城中。
    原因很简单,如果恶了大宋,他无路可去,家中老小怕也过不好日子。
    --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医品太子妃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