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 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42)

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42)

    姜鄢一骨碌爬起来:臣妾这就起身。
    康熙失笑,瞧着李嬷嬷庆月松月几个进来给她挂起床帐,他说:不必着急。保成也还未起。
    皇太子昨夜太过激情向学,不但做了当日的功课,还把过去半月的功课都复习了一遍,甚至还预习了第二日的功课,结果躺下去后睡得沉,一不小心就睡过了头。
    姜鄢起的时候,胤礽也才刚刚醒过来。
    康熙显然心情很好,对于胤礽的晚起没有说什么,甚至瞧见胤礽明显没有睡醒的模样还调侃了几句。
    早膳是康熙一手安排的,姜鄢和胤礽都不曾过问,可等到膳食送到跟前来,胤礽傻眼了,姜鄢也懵懂看向康熙。
    今日的早膳,全跟豆腐有关。
    豆腐汤、鸡蛋花拌豆腐、豆丝小面、茄汁豆腐,还有豆腐焖白菜。
    康熙勾唇一笑:吃吧。
    胤礽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见康熙这样笑,他倒是问了,却只得一句,膳房今日的豆腐新鲜,换换口味,挺好的。
    姜鄢什么都没问,豆腐挺好的,味道不错,夏天吃着下火,她爱吃的。
    到了午膳,还是康熙安排的。
    胤礽读了一上午的书,到了膳桌前一看。豆腐汤,豆腐面,小葱拌豆腐。
    全是豆腐,而且,还不如早膳呢。
    胤礽都还没问什么,康熙就笑,仍是那句话,豆腐新鲜,吃着挺好。
    胤礽就没说什么了,姜鄢还是吃着挺好的,她挺喜欢这个豆腐汤的,味道很清淡。
    可到了晚上,就只有一碗豆腐汤面了。
    胤礽忍不住了,看向康熙:皇阿玛,吃了一天的豆腐了。
    之前还不觉得什么,现下想起来,胤礽就觉得其中大有深意。可他琢磨来琢磨去,怎么也琢磨不出来,他皇阿玛究竟卖的什么关子。
    姜鄢倒也不是吃不下去,就是让胤礽这么一说,她也好奇,康熙究竟借着这豆腐,打什么哑谜呢?
    这当口,李德全禀报:皇上,汤大人来了。
    康熙抚掌而笑:好,豆腐汤来了。朕今日这谜底,就在这位身上了。
    姜鄢只是眨眼,胤礽却忍不住琢磨,豆腐汤?什么豆腐汤?
    等外头通传的人进来了,胤礽一瞧,这不就是江宁巡抚汤斌么?
    怎么就豆腐汤了?
    汤斌年近六十了,他很瘦,却是个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老头子。
    眉目间十分严肃,常年在书堆里和繁琐政事里打转的人,眉间紧锁,一双眼睛十分光亮,可见是个精干的臣下。
    汤斌请安,康熙抬手就叫了起,赐座后,又问汤斌可用了晚膳,汤斌说不曾:皇上宣召,臣是从衙门直接过来的。未曾回家。
    康熙很高兴,叫再送一碗豆腐汤面来,让汤斌与他们一同进膳:这是宫里小厨房做出来的豆腐汤面。你尝一尝,看看比之你家中如何啊。
    汤斌还不敢用,等康熙胤礽还有姜鄢都动了筷,汤斌才开始用。
    康熙笑道:朕听闻,你家里的豆腐汤面,油甚少,盐甚少,豆腐管够,汤面适量。朕全是按照你家里的法子做的,味道可还一样?
    汤斌放下汤碗,恭敬道:回皇上,倒也不大一样。臣家里,舍不得用这样的好油。
    康熙又是笑,说:朕知道。你素日经筵日讲,就是勤谨严慎。到了地方上,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在江宁,你是有官声的。
    汤斌哪怕做了江宁巡抚,也是廉洁持家,生活简朴,素日里不沾荤腥,总是用豆腐汤,每餐之中,必有一道豆腐做的菜式。久而久之,百姓知道了,就叫这位与众不同的巡抚为豆腐汤。
    汤斌得康熙称赞,跪下谢恩。
    康熙叫起,说:你不必这般拘束。起来坐下说话吧。
    汤斌应了是,起身又坐下。
    康熙这才说:朕的太子,过两年便要出阁讲书。朕想在他出阁讲书前,再磨一磨他的学问,磨一磨他的性子,朕瞧你颇为合适,想叫你做他的师傅,叫他做学问,读书明理。
    胤礽一直在旁边瞧着,万没有想到,话题竟然绕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领教了一日豆腐汤的厉害,没想到他皇阿玛还要叫豆腐汤做他的师傅。
    他对这位汤大人知之不深,但就冲着这位汤大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生活简朴,他就知道,这位汤大人做学问肯定是厉害的。
    他的明史修的那样好,胤礽想,要是这位汤大人用修明史的态度来对待他,他这个皇太子非得脱层皮不可。
    而且他皇阿玛还说了,还得再磨一磨他的学问,磨一磨他的性子。胤礽顿时食之无味,嘴里发苦。
    汤斌说:皇上,臣在江宁任上,尚不满三年。况京中,比臣合适的大有人在,臣恐怕不合适。
    不满三年,按规矩尚不到晋升考核的时候。况且,他在江宁干的挺好的,将这里的一切刚刚弄熟了,此时又走,还是要回京城那个大染缸里去,汤斌有些不情愿。
    他在朝中修明史,那是迫不得已。早先得皇上信任,大有可为的时候,因他性情耿介,为一些口舌之争,得罪了明珠,后来他丁忧回家,再度复起后,才来了江宁。
    如今台湾事毕,明珠正是有功的时候,朝中多有附庸,汤斌实在是不想再和明珠共事了。
    何况他在江宁,也并非不知京中情形,大阿哥的背后就是明珠,朝野上下都知道,太子是正统,将来是一定会继承皇位的。可大阿哥是皇长子,多少人暗地里跟随明珠。
    表面上瞧着,如今是风平浪静的,可若有一日乱了呢?明珠与索额图斗的风生水起,两边党/争,事涉皇子,皇子们没事,他却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他还是想留在江宁,为百姓们做点实事。
    第47章 047
    康熙没有开口,只目光淡淡的看着汤斌。
    汤斌人坐着,也不敢站起来,他说完这些话,心中尤为忐忑。他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可是看皇上的意思,应当是定下来了的。
    说不好他这就是当面抗旨。汤斌本来就紧张,现下后背都汗湿透了。
    他心中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训斥、革职。只怕都有。若皇上恼怒,甚至还会降罪于他。
    可汤斌又觉得皇上不是那样的人。当今最是仁厚,欲加之罪那不是当今的风格。
    但康熙不说话,汤斌就拿不准他的意思,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胤礽早已放下了手中的汤碗,见屋中陷入一片沉默,他抿唇看了康熙一眼,而后起身,走到汤斌跟前,躬身合手拜了拜。
    皇太子行礼,汤斌吓了一跳,连忙要起身跪下,胤礽给他拦住了,还让他坐着。
    汤大人,我近来读明史,觉得你修学甚为严谨,文章甚为通达。你的能使此心无魏晋,寰中处处是桃源,我也读过。皇阿玛说,你二十年没有做官,潜心研究学问。后来出任江宁巡抚,是为了做些实事。
    来江宁前,康熙曾叫胤礽通读过明史,又细细精读过洪武皇帝的部分。
    说起明史,康熙曾提到过汤斌,但没有专门讲过更多。那时候,胤礽还不晓得汤斌是康熙专门给他挑的师傅。因此康熙说什么就是什么,胤礽完全没有更多了解过。
    可如今,这一丁点儿的了解,也足够胤礽拿出来说道了。
    胤礽说:昨夜街市上的事情,汤大人应当是都知道的。汤大人愿为百姓做些实事,是为造福一方百姓。可大人若做了我的师傅,是能造福大清的百姓。
    皇阿玛觉着大人合适,那就是合适的。旁人自然都是不合适的。大人究竟顾念什么?也只管明说出来。若实困难,皇阿玛也不会勉强大人的。
    胤礽话音落后,康熙适时的看了李德全一眼,李德全会意,将早已预备好的东西送到汤斌跟前,放入他手上让他看。
    李德全说:汤大人,这是太子爷素来的文章手稿。您瞧瞧。
    都放到怀里来了,汤斌也不敢不看。看了几篇,汤斌忐忑不安的心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其实胤礽主动来行礼,又说了那样一番话,汤斌心中已有些动摇了。
    昨夜街市上的事,汤斌知道,甚至是亲眼所见。
    还有昨日在拜谒洪武皇帝时,皇上对明洪武皇帝的敬重,这些都让汤斌十分动容。
    他深知今上仁厚,知道今上必定会成为一代明君。皇上让他做太子的师傅,教太子读书,这是看重他,一万分的看重他。
    大清未来的继承人,皇储。他若是教好了,那岂非是千秋万代的功业么。
    看了太子写的文章,汤斌更心动了。太子是极难得的,他教学这么些年,太子的天资必然是最好的,又读书这些年,虽尚未出阁讲书,但已是非凡了。
    他若是将太子教好了这对汤斌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汤斌没法拒绝,也无法拒绝,更不能拒绝。
    将太子的文章手稿整整齐齐的放好,汤斌起身跪下,将手稿举起来,深深磕头:臣,领旨。
    康熙满意了,露出一个笑来。
    他示意胤礽将汤斌扶起来,然后说:过些时日,会有擢升的旨意。你也不必着急,慢慢将此间事情妥善安排好,等继任的来了,你便起身往京中去。到了京中,等你休整好了,便每日入宫教太子读书吧。
    汤斌说:是。臣遵旨。
    康熙还让汤斌将那豆腐汤面用完,汤斌用完了,康熙才让他退下。
    汤斌走后,胤礽眼巴巴的看着康熙:皇阿玛,我想换点别的东西吃,可以吗?
    康熙将他剩下的没动几口的汤面拿到跟前来,然后对着李德全说:去吩咐小厨房做些蟹黄汤包与皮肚面来。
    还吩咐多做些。给保成和鄢妃用。他便将二人没用完的豆腐汤面全吃了。
    方才保成表现的不错。康熙也不难为他吃豆腐面了。
    胤礽很高兴,终于不用再跟豆腐汤继续奋斗了。
    不过,等回到了京城,他跟那位汤大人那就有的磨了。请师傅的事情是板上钉钉的事,他皇阿玛是必然不会松口的,胤礽也是心软,不想汤斌受到责罚,就戳着他的脉门说了几句,汤斌果然就松动了。
    要真是这样僵持下去,恐怕汤斌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
    胤礽一面喝着蟹黄汤包里的汤汁一面想,这位汤大人性情这样耿介,也不知道擢升去了京城能不能混得好。
    晚膳胤礽用的很快乐,用完了晚膳,他在康熙和姜鄢的院中待着,消了一会儿暑,待的整个人都舒服了,他才抱着自己的手稿慢慢悠悠的回他自己的院子去了。
    还是要多读书,胤礽想,多读点书,多学点儿东西,等回了京城,汤斌来授课的时候,他就不至于那么辛苦了。
    江宁还是很热的。
    康熙和姜鄢不想回屋子里,继续在院子里的凉棚底下消暑。
    周围放着几口缸,里头都是冰块,有些化成了一缸冰水,就被李嬷嬷庆月松月她们直接洒在了地上,当做降温了。
    康熙一定要搂着姜鄢说话,姜鄢也就随他了。
    其实她身上有些汗,但康熙好像一点儿都不嫌弃,反而如常般紧紧圈着她,时不时还要在她唇边,下颌上轻轻亲一亲,极尽亲昵,让姜鄢觉得自己像个香饽饽。
    保成的性子,倒是养的有些跳脱。近些年许是年年出去,为的是让他多瞧瞧外头,但叫他有些野了,其实朕倒是喜欢他这个样子,就是怕朝臣们瞧了,觉得他不稳重,所以才叫汤斌来磨磨他的性子。
    其实胤礽已经比前两年好太多了。就姜鄢看着,都觉得有时候胤礽的气度端起来,也同康熙一样,特别的矜贵,一看就是皇太子的气度风华。
    姜鄢也是这样对康熙讲的。
    康熙听了就笑:你倒是对他的评价颇高。保成要是在这里,只怕又要高兴的不得了了。
    姜鄢说:臣妾说的没错啊。太子殿下就是很好的。
    康熙又笑,亲亲她的唇珠,说:从你入宫,便与保成相处的很好。如今感情又这样好。鄢儿,朕要谢谢你,若非是你,保成只怕未必能这样快的接受汤斌。
    康熙幼年便失去阿玛,进而失去额娘。没有亲额娘在身边的日子,他比谁都清楚。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待他极好,可是再好,也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额娘的位置。
    仁孝生下胤礽便去世了。康熙曾一度担心,怕胤礽身边没有额娘陪伴会影响,甚至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一定的缺失。
    康熙是极不愿意他的爱子承受或者品尝他曾尝过的痛苦的。
    可后来,康熙将儿子册封为皇太子,将自己所有的宠爱都给了他,他企图用自己所有的重视和宠爱弥补胤礽的缺失。
    他以为这是可以的。
    可直至姜鄢的进宫,才让康熙意识到,这个缺失其实没有补足,是他一叶障目,装作没有看见而已。
    姜鄢进宫这几年,她待胤礽好,胤礽也极黏她,从小养出的颐指气使,成了现在的活泼可爱,偏偏做皇太子的时候做的还不错。
    不然,胤礽也不会这样机灵,这样懂得将汤斌留下来。甚至愿意接受汤斌做他的师傅。
    这令康熙很欣慰,亦觉得十分惊喜。
    这都是鄢妃的功劳。
    她虽未生养,却将胤礽养的极好。胤礽同她在一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竟也意外的长得不错。康熙当初,还有些担心胤礽学着她躲懒呢。
    姜鄢被亲的有些痒,躲着康熙笑:皇上不要这样客气。臣妾是真的觉得太子殿下很好的。
    康熙的手隔着衣裳放在她的小腹上,眸中带了一点笑意:你如今已十五了。
    夜色深沉,院子里的风掠过那些冰缸送到姜鄢身上,就想是吃了一整晚冰糕那样叫人舒爽。
    康熙的声音低低的,姜鄢能够隔着衣裳感受到康熙温热的掌心。
    她耳朵有点热热的,脸上染上一点绯红。康熙说这话什么意思,她懂。
    但她不说话,只是垂着眼眸,瞧着康熙放在她小腹上的那只骨节分明的手。
    康熙又低声说:明年开了春,你便满十六了。
    夜里的蝉鸣极其响亮,它们叫嚷着盛夏,叫嚷着生命的热望,可姜鄢的耳中,却连夜风拂过的声音都听不到了,满耳朵里,灌的都是康熙的这句话。
    是啊,明年开了春,生辰过后,她就是十六岁了。
    刚进宫的时候,年纪还小,小小的姑娘团子,如今在宫中养了这几年,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她如今身量高多了,已至康熙胸前,稍稍踮起脚,还能完成把下巴搁在康熙肩窝上的动作。
    身材也抽了条,小时候不大好的地方,如今长得极好,甚至极完美。
    这几年运动的特别好,因此皮肤各方面都维持的不错。
    她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瞧着是快十六了,可光看身材,已经是十分的成熟了。
    用李嬷嬷的话说,那就是成熟了的果子,简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可以采摘了。
    姜鄢自我感觉,也挺好的。最重要的是,古代和现代真的是不一样的。
    现代这个年纪,每天就是写题读书做作业,考试压力大爆棚,还要被老师各种教,脑子里除了考试就是考试,基本上就是一个学习机器,娱乐终究是有限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卷。卷生卷死。
    可古代不一样。至少她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每天躺平,没有生活压力,只要伺候好大老板,随便她怎么折腾。
    这样的心境下,身体得到了充分的营养和休息,又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和充分的锻炼,怎么可能长得不好呢?
    姜鄢没什么远大的志向,她只想躺平过快乐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真挺好的。
    恋耽美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医品太子妃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