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步用的牛马牲畜也不见了,成了类似于三轮车或者自行车那样子的车子,样式款型跟纪墨所熟悉的还是有些差别,可功用是一样的。
科技进步了?
这么明显的吗?
纪墨有些意外,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技术水平真正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至于这一个千年的间隔就像是上了什么快车道,飞速到令人接不上趟了。
好似前一秒还是原始社会,后一秒就是星际移民,变得太快,变得太大,让人无所适从。
这种感觉,也只有纪墨才有。
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很习惯,不知不觉就习惯了从水管子取水,不知不觉就习惯了拉绳电灯,不知不觉就习惯了骑上就能走的自行车他们没有觉得哪里有问题,就像他们那不知不觉更换了的服饰。
依旧是有皇帝的,依旧是有朝廷的,变化的只是技术水平罢了。
纪墨看到捕快已经配上了火绳枪,一边儿大刀一边儿枪的,那样子还真是有些古怪,不过好在,他们不用拖着一条长辫子之类的累赘,那帽子之下的头发半长不短,有的直接低低地扎了一下,像是一个艺术生的长马尾。
有的则直接挽在了帽子里,许是能够戴发冠的那种小髻。
行走在路上的行人,不拘男女,头发的长短都不能判断其性别,纪墨还见到了短发的女子,用布巾缠了头,像是某种新潮的流行,把一些簪花缀在了布巾上,垂下的布巾飘逸而轻柔,依旧是女儿家的柔软。
石碑更多被风雨侵蚀的痕迹,如同那些建筑物上陈腐的色泽,都是时间留下的印记。
捕快在告示牌上贴了新的告示,玻璃窗内的告示牌也变了样子,像是某些单位门侧总有的那个贴着报纸的宣传栏一样。
有人拿着喇叭试了试音,高声开始宣讲,是迁民令。
官府下令,要把所有人都迁到新城去住,没说旧城要怎样,但看这命令,还留在城中的人怕是不走不行了。
我不走,我死也不走,死也要死在我屋里。
有老人固执地宣称。
还是新城方便,这边儿好多东西都不好弄
有人说起了那坚固的城墙阻碍了发展,地基坚实,下头连洞都不好打,同个电线什么的还要从城墙上头跨过来,以至于弄得乱糟糟的,好像结了蜘蛛网一样。
多出来的电线杆子更是碍事儿,一仰头,看到的天空都被画了线,着实是让人不喜。
而随着新城发展得更好,很多商人也都移居新城,还在这里的商铺业绩越来越不好,就此搬走的也有。
剩下这些还在这里住的,不过是家业在此,不舍得离开罢了。
人都搬走,这旧城是就此废弃,还是
纪墨有点儿想不明白官府这命令的用意是什么,他在那告示牌前看了又看,最近的几张告示大多都是迁民令,由此推断,莫不是朝廷往外开疆拓土,需要更多的民众搬迁?还是说空下来这座城,推倒了重建?
没什么线索,这个千年的变化太大,以至于让人想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会是怎样。
他又去了茶楼,听到的不是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而是有关一些时事的话题,某王姓大商人在绥梓建城,说是有搬过去的就直接送房子一套,田地若干。
有人问那绥梓在哪儿,说书先生往外头指了一个方向,说是朝那里开车,三个时辰就能到了。
与这边儿来往的路已经在修了,不过却是修到那座新城,而非这座城,一句话,城墙阻隔,太不方便了。
那座新城才是真正的不夜城,连城墙都省了,道路四通八达,日夜都有往来的商队,才是真正的昌盛之景。
这里的城墙,估计也是要拆了的吧。
有人这样推测,他们都见到了没城墙的好处,不觉得这种抵御外敌的城墙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曾经的蛮人,现在估计也都成了普通的能够通商的外族。
城墙可不好拆,估计要拆了房舍改成仓库吧。
有模样看着开明的老者说话,很有把握的样子。
这倒是也成。
有人赞同仓库这样的说法,哪怕单纯作为粮仓,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纪墨听着他们议论,眉头不觉皱起,若是真的改成了仓库,这座城也不再完整了,它所具备的作为考试作品的意义,是否还存在呢?
营造师,总不能造了个城墙就算是营造师吧。
只剩下城墙,又占这座城池的百分之多少呢?
若是百分比太少,肯定就算是考试结束了。
这样想着,纪墨又把城里四处都走了一圈儿,这一次再看,就发现老建筑真的很少了,不断被替换的建筑,每一次看着都不多,很多风格还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这样认真看去,才发现,留存下来的老破小真的是很少了。
一个建筑,一次更换百分之十,更换十次之后,还能说是之前的那个建筑吗?
恐怕要按照新建筑算了。
这就像是一本书,被虫子蛀掉所有文字,哪怕还剩下没有破烂的书页,这本书,也不算是保存下来了。
恐怕就到此了。
这种明悟之下,再看每一处还保存的老破小,都有了另外的一种心境,在那些新建筑的映衬下,这些,像是早已经该被扫到历史之中的灰尘,再没有了什么价值。
夕阳的余晖洒在布满斑驳的墙面上,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消磨掉大半,剩下的那些,零星几个文字,还在铭记着属于历史的一霎,而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已经不具备任何的意义。
落后的,陈旧的,腐坏的,那些终究是要融入灰尘落到地面的东西,再也高大不起来了。
看破那一层知识带来的尊崇来看,营造师,也就是建筑工程师,的确需要较高的学识才能胜任,却少了那一层独特的神秘感,似乎学了那些东西的人都能做,谁都能。
一时一世。
不曾跟着这个世界的时代在发展,到了现在,哪怕纪墨掌握的知识并没有丝毫忘怀缺失,却也不敢说,再让他去当营造师,他就能够指导那些工匠做什么大工程了。
不变的未必是好的,珍藏在箱子之中的旧物,不能再发挥它们价值的旧物,就算保存得再好,也不过是那一霎的历史留影,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
丢失了,也许遗憾,却也不会产生更大的损失了。
唉
又是一叹,视线中,最后的一眼是那座城的俯瞰图,新旧掺杂的建筑,带来的是余晖将逝的昏黄,有些东西,似乎从未变过,又似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是城墙变矮了吗?
不,是我们的视线更高远了。
再次从天上落回到身体之中,灵魂感受到了身体的禁锢,是一种束缚,带着强烈的疼痛和无法忍受的眩晕,纪墨不由往下栽倒,手臂撑了一下,耳边能够听到清脆的骨裂声。
一片烟尘之中闻到浓重的石粉味道,像是身处地狱。
老东西,快起来!
有监工不耐地叫骂着上来踢了一脚,这一脚不算重,却是那最后一根稻草,纪墨再也撑不住了。
扑鼻而来的尘土仿佛要化作滚滚黄沙,将他淹没。
最后一刻,他咧了咧唇角,是一个微笑。
此生至此,无怨无悔。
第645章
你见过最美的建筑是什么?
网上的一则帖子突然飘红的时候,很多人都下意识点开看看到底是什么,配着图片的文字如画龙点睛,一个个美丽到能够做屏保的建筑图片,让那些不喜欢跟土木打交道的人也体会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图片上的风景,只是建筑的点缀,完全不能够让人移开看向那些建筑的目光。
回帖的越来越多,楼也越盖越高,一张张精美图片很快就被不少人列入了收藏夹中,还有人询问楼主是不是建筑系的,都是哪里来的图片,简直让人看了就有旅游的冲动。
为了一座建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像是凭空牵起了一道名为缘分的线,让某些人能够亲自去感受那种从历史之中穿越而来的美感。
最喜欢还是古建筑,如悠久岁月的陈酿,难以形容的美。
不需要去知道榫卯该是怎样契合,不需要知道需要多少劳力,多少泥沙,多少钱粮,只需要知道它很美,它诞生于那一双双属于劳动人民的手,在他们的拼搭之下,形成了这样禁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
是啊,现代建筑就少了些风韵,不过,有些科技感的建筑还是很带感!
有人跟着说,同时附上了某个现代建筑的照片,看起来真的很玄幻,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外墙,有一种把科幻电影中的某个背景弄到现实的感觉,那种流动着的,好似水光一样,又有着机械自有的冷感。
很独特,像是黑暗料理之中难得好吃的那些,异军突起,自有不同寻常之处。
可惜,这样的建筑还是太少,后面跟帖的不知道是为了嘲讽楼上,还是为了做个反例,一张又一张令人窒息的建筑图片放了上来,如同神佛塑像的建筑,颜色俗艳的莲花造型,再有若干只为最高不求更好的建筑。
好几层辣眼睛的回复之后,再上来的又是能够让人松一口气的古建筑了。
不过这些古建筑是真的古,而不是仿古,或者那些保存很好的古建筑,反而带着几分陈旧,像是已经褪了色的老照片,乍一看发黄,仔细看,才能看到里面也有着青春岁月的清新美好。
历史上的古城!
这样的开篇之下,是一座座古城俯瞰图,这些古城,有的已经大半被现代化的建筑包围,或者说,还健全的城墙就是古城的标志了,真正的古建筑,大部分都没有了,那些看起来相似仿佛的飞檐斗拱,其实也都是为了兴盛旅游而后建造的仿古建筑,外皮好像还是那样,内芯却已经全然不同。
钢筋水泥糊上一层腻子刷白成墙,又有仿木质纹路的贴纸贴出一片雕梁画栋,多少亭台楼阁,看起来好像古色古香,其实,去掉表面的那一层伪装,大多都是水泥造物,着实是令人失望。
这也难怪,木质结构的东西多贵啊,还不如这样,省钱不说,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起码对很多网红来说,这样的外表已经足够她们拍一些仙气飘飘的古装照了。
众多图片之中,有一张图片夹杂其中,文字介绍十分精简第一座众筹建立的边城。
众筹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甚至算是过时的了,最时兴那会儿,恨不得什么都来个众筹,好像是什么好玩儿的事情一样。
现在,再看到这个词,配上那个古城的图片,莫名就多了很多的怀旧感,还有些违和感。
古代也有众筹?
古人也众筹啊?
不少人对此发表议论,像是在为古人的智商加分,重新认识到古人并不是比今人蠢笨。
有人好奇这座城的具体历史,可是帖子之中没有说明,发图片的那位,也不了解这座城的历史,他只是从众多的图片之中选中了它,让它成为古城之中的一员,出来亮了个相。
没有人去刻意追踪那个照片上的古城,城中的建筑大半破败,连城墙也没有比其他的古城更加雄伟壮观,实在引不起多少人的在意。
有看过这个帖子的人,看过这个图片的人,在某一次旅游之中,无意中发现身处的就是那座古城,这才再重新翻找出图片来,对应观察。
没错了,就是这里!
好奇心起来,才想着去问问这座城的历史。
历史啊,不就在石碑上吗?
指路石碑,上面的文字早已斑驳不堪,有些地方甚至还掉着石粉,看起来就没经过完好的保存,像是毫无存在感,随时都能丢弃在路边的垃圾一样。
这都多少年的东西了,不应该好好保存吗?
这样的疑问没有人能够回答,一个国家,数千年历史,所留下来的好东西太多了,那些有价值的不是在博物馆中等着展览,就是进了某个收藏家的私藏,而外面这些,更大的,更有历史的东西,却因为其上载入的并非名人名言,同样也没什么知名人物的姓名留下,就此被保存在原地。
没有被某一次破土动工的大铲车铲走就算是运气很不错了,想要更好的保护,如一个防护罩什么的,那就纯属想得美了。
护栏也没有,随意就能触摸的石碑上有着太多的痕迹,底部的污浊可能是某次暴雨留下的垃圾干涸的残留,下部的光滑若釉,可能是孩子们在这里玩耍手摸的痕迹,上面那些风雨侵蚀的痕迹,还有些磕碰之类的痕迹每一样似都在说明了它所见证过的历史是怎样的漫长。
可,石碑不会说话,文字没有感情,没有人在意它所承载的到底是怎样的希望。
意外遇见的人,也许会在这里驻足,看着这高大的石碑叹一声:好浪费啊,本来挺好的石材,白白放在这里,拿去铺路多好啊!
刻上的文字总会消磨,留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若有人还想要穷追属于这座城的历史,可能就会发现这座城真的没什么更大的意义了。
往来的枢纽?还谈不上。
兵家必争之地?还没有那么险要。
对外的窗口?还不至于。
那么,有什么名人跟这座城有关吗?
一座边城,难道想要这里出什么朝廷重臣吗?还是什么杀伐果断青史留名的将军?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这样的人可能有过,可留下的记录之中却找不见罢了。
于是,它只是一座寂寂无名的边城。
唯一出名的地方,或许就是它是众筹所建的吧,在当时,是开创了先河的那种。
可这种先河,跟后来的商人独资建城,又失了几分魄力的感觉,前者或许还能算作人民有自主意识,后者则可说是商业行为的某种巅峰了。
意义全然不同。
而根据新修订的历史书,上面却没收录这点儿意义,原因,可能就是这座城不够有名吧。
这种状况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也许是那座城更加破败的时候,也许是某位迟迟入场的考古学家终于发现了某些微妙的联系。
从一个名字联系起来的几座建筑?
从一本书串联起来的建筑发展史?
考古的每一次发现都在刷新历史,也刷新世人的认知。
埋藏在古墓之中的不仅是财富,还有秘密,那些属于知识的秘密。
营造师,建筑行业的领头羊,竟然还曾是官职。
这其实也不奇怪,御医不也是当官的吗?技术性更强
恋耽美
技术型工种(快穿)——莫向晚(396)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