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自己穿越的身份,纪墨都觉得学个技艺也是不容易,不说技艺上的各种关卡难度,就是身份上带来的困难,都是层出不穷,家境好的时候也没怎么享受过,家境不好的时候更不要提了,颠沛流离,吃不好睡不好还要操心学技艺,简直像是人为增加的难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还能出现师父级别的人才,对方又该是何等天才。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困苦之中立起来的。
嗯,好。
纪墨应着,看着齐鹏把洗脚水端过来,他们借宿的这一家是个农家,纪清志给了钱,不敢说吃得多好,用点儿热水是没问题的。
纪清志和纪墨先洗过了,齐鹏再洗,洗完了,把洗脚水倒到外面去,他们三个就在一个屋子之中休息,床不够大,纪清志和纪墨是睡在床上的,齐鹏则拿长凳拼了个床,也能躺着睡就是了,总比地铺好些。
半夜被骚乱吵醒,纪墨迷迷糊糊睁开眼,已经被纪清志搂在怀里,捂住了嘴,不让他出声。
一旁的齐鹏不知何时也跟他们聚在了一起,紧挨着,他们睡觉都没脱衣服,这会儿倒是方便起来,悄悄从窗户往外看,能够看到火把的光在晃悠,那是有人在奔跑。
发生什么了?
纪墨拉着纪清志的手,小声问。
纪清志低头看了他一样,说:别出声,我们走。
说话间他就抱起纪墨,背着包袱,悄悄往后面移动,这农家房子前后都有窗户,前面的是正对着村中道路的,后面的挨着院子,院墙不高,想来他们能够翻越出去。
齐鹏更是机警,早就把包袱背了起来,跟着纪清志移动,率先跳出后窗,落地的时候几乎毫无声音,扭头接了纪墨,看着纪清志跳出来,两人把纪墨当接力棒一样,等过了院墙,纪清志辨认了一下方向,就直接往南里城去了。
赶在天明前,他们就在南里城的城门外等着开门了,也有趁夜过来的小商贩,等在这里,扎堆儿在城墙下一窝,等着开了城门再进去。
城门没开,先等来了村子里来报丧的人,不是别的村子,正是之前纪清志他们借住的村子。
他们需要去城里找小吏报丧,看小吏是否要过来查看,之后再决定安葬,这就是走个过程,也就是他们村子离南里城近,否则的话,户帖报到村长那里,等村长有空往上报就是了。
古代人头税,这人在不在了,关系着钱在不在了,隐瞒了只是给自家添麻烦,白白要交出一笔税钱。
等着的人中有跟那报丧的人熟,问起来才知道夜里是怎么回事儿,村中一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了,这等事本来算作喜丧,但去得匆忙,当时还想着要救,四下找大夫来着。
这样的村子附近也会有些赤脚大夫之类的人物,那火把走动,恐怕就是有人去寻那等大夫来救个急。
尴尬了。
纪墨看看纪清志,没从他脸上看出什么变化来,十分沉稳的样子,至于齐鹏,不用看就知道,他更沉稳。
望风而逃总好过万一是真的有事儿逃不了,可怜他们半夜翻墙赶路,来到这里,真个是风尘仆仆。
等进了城找了客栈安顿下来,纪墨还笑:师弟这性子,跟爹爹可真像。
还笑,你也学着点儿,行走在外,就要有这样的机灵劲儿。
纪清志的说法,直接把那杯弓蛇影的行为给美化了好几个层级,纪墨笑过之后,又觉得无奈,若不是见过他人受此迫害,又或者自己曾亲历类似的迫害,哪里来的这样的机灵劲儿。
这一想,三人之中,自己倒像是那个吃不住教训的,应变不来。
我知道了,下次再睡觉,定也要留神的。
纪墨应着给了纪清志一个鬼脸,表面上是不以为然,心里还是记着了。
纪清志在南里城还有些认识的人,没在客栈住多久就换了地方,那家人貌似还比较有钱,专门给纪清志找了个临街的房子住,地方不大,但独门独户,就很难得了。
两人叙旧时候曾经提到纪清志的父亲,那人颇为推崇,不外是说如此人物名声不显云云,纪墨听着听着才发现,擦,自家爷爷竟然是御医!
御医啊!这是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皇帝都要用最好的东西,举天下而供一人可不是说说而已。吃穿住用,皇帝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标准,什么东西,沾了皇字都要身价倍增,便是一口小吃,说一句皇帝都爱吃,必也是客似云来络绎不绝。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宫当御医,给皇帝看病,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事情,这个御医群体绝对代表了当世医术最高水平,是天花板了。
至于什么民间神医之类的,不是瞧不起民科才智,而是拼不过御医家族的传承。
御医这种职业,按照道理,也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是世袭的职业,轻易脱身不得。
而这样的职业,风险也是极大的,能够顺利脱身出来,简直是奇迹。
多有大臣告老还乡,御医虽也是臣,但能告老还乡,并顺利回来的,真正是少数中的少数。
仅此一点,就显能力。
不过是敬陪末座罢了,哪里值得夸赞,家父也是多有羞惭,这才不敢提及,免得污了先祖名声。
纪清志言辞谦谦,还道子孙不肖,不敢言及先辈这才刹住了这股子夸赞之风,饶是如此,等到客人走了,纪墨看他的目光都透着谴责,这种事情,怎么能够不告诉他。
我可是你亲儿子啊,这样的事,你怎么能够不告诉我?
纪墨的目光没有起到效果,干脆声讨。
这等事,告诉你又有什么用处,若是告诉旁人,还容易惹是生非,今日既是听到了,就当不知道好了,你爷爷也没大能耐,不然也不会没了官职,你以后也别想走这条路,小心被人追了前账。
纪清志这般说,还真把纪墨唬住了,其中莫不是有什么不妥当,这才隐姓埋名?
第477章
没过两天,纪清志就在一家小医馆坐诊了。
看着不大的小医馆坐落在相对繁华的街区,每日里来看病的人不少,坐诊的大夫共有三位,除了纪清志这个客座的,剩下两个都是医馆的常备大夫,其中一个就是医馆主人家的叔叔刘大夫,另一个则是医馆雇来的聂大夫。
有两个大夫,这家小医馆就能接一些出诊的活儿了,不用死守着医馆,相对来说更为开源。
大夫,你说,我这病还能好吗?
来看病的中年男子满面愁苦之色,捏着药方迟迟都不去拿药。
给他看诊的聂大夫见他如此,面露不悦,自己都开了方子,他连吃都不吃,就问能好不,什么意思,质疑自己的医术?
他假寐着眼,只当没听见,完全不搭理。
医馆内还有刘大夫正在给一个老人看病,他留着一把看起来就极为仙气的胡子,飘逸有型,此刻也正假寐一样,半闭着眼,捏着胡须沉吟,一会儿才说了个方子出来,慢条斯理地让老人家回去先按方子吃药,吃两天再过来看。
陪着老人在看病的汉子似乎是他儿子,讷讷点头,也不知道该问什么,还是刘大夫沉吟了一会儿见无人搭腔,半睁开眼看了一眼,这才慢慢说了药材的煎法,这药之效不效,全在水上,剂多水少,不见药效,剂少水多,徒耗药效再煎投水少,三煎可合剂,三服之后,再无其效,不必用之
他说得长篇大论,似乎每一句都能开个讲座的意思,一旁纪墨听得,虽有些不是太懂,专业知识点也缓慢增长了一两点,起码对药材的煎煮方法这里,刘大夫的确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具体该怎么应用,又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老人听得连连点头,仿佛真的明白一样,旁边儿那汉子却满面迷茫,眼看着要到最后了,不得不开口问:大夫,这药到底该怎么煎?
刘大夫说了半天,本来可以完美收官,听到这一问,当场吹胡子瞪眼,我适才不是说过了吗?
汉子赧然,实在是有听没有懂,老人蹦起来在汉子背后拍了一下,你个阿大,还跟上次一样煎就行了!
说话间,拎了药包出门,那汉子恍然嘟囔:那不就是三碗水煮成一碗吗?说那么多做什么?
他的嗓门大,哪怕走出门几步,声音都传到里面了,刘大夫听得直瞪眼,却也看不到门外的人影了,不好发作,坐下来只念叨不足教,不足教之类的话。
一旁的聂大夫也好容易打发了那反复询问是否能够病好的人,满心的牢骚,顺势倾吐:怎么每日都有这等人,药都不吃,如何病好?
刘大夫闻言,嗤道:愚民愚妇,竟是信那等村教,不足与言。
纪清志才来,也算是个新大夫,面生,刚才那两个求医的都找了面熟的大夫,让他坐着旁观了两场问诊,这会儿听到村教,问了一声:什么村教?
他能来这里坐诊是没工资的,只在收纳病人之后给医馆分成,算是借着医馆门面赚点儿自己的生活费,跟另外两位大夫没什么利益纷争,刘大夫自持年长,凡事总爱卖弄两句,便道:你是外来的,不知道,咱们这边儿广信村教,只说若肯虔诚,那病就能不药而愈,这话听着好听,也就是糊弄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罢了,弄得这医馆也愈发不好做了。
葛大夫闻言,也在一旁抱怨:可不是怎地,连采药人都多有改行的,难道我等大夫还要自己采药不成?
南里城附近没有几座大山,便是采药也找不到什么好地方,他们这边儿的用药多是药材商运来的,再有就是那些不辞辛苦大老远过来的采药人的功劳了。
这医馆不大,跟纪家医馆有一样的问题,买卖量少,大的药材商看不上这样的生意,也只能是多多依靠那些赚辛苦钱的采药人了。
纪墨在一旁听得皱眉,怎么,这采药人还能改了行业不成?这种职业技术性也很强,少有竞争,一般来说世代相承,怎会轻易转行?
也罢了,来看病的也少了。
一方面是送药材过来的少了,一方面是病人也少了,这样倒也不太影响什么。
聂大夫是从医馆拿固定工资的,不管本月有没有病人,坐诊一天就收一天的钱,病人多少他都没提成,刘大夫跟医馆主人有亲戚关系,也算是半个东家,就要操心多了。
才说了两句,又有病人来,都是一些老病人了,或者来换个方子,或者干脆再拿些药,纪清志又跟着白看着。
就这么着白看了一整天,纪墨也在旁边儿陪了一整天,聂大夫不爱理人,只有刘大夫说话才跟着说两句,没病人时,宁可看书也不搭理纪清志,更不要说纪墨了。
纪墨偷眼看他那书,也不是什么正经医书,而是话本,套着个素白书衣,看起来倒像是什么登堂入室的正经典籍,有人来了,便放到桌旁,看起来也颇有几分高深之感。
刘大夫就不一样了,爱问纪墨一些医术相关的问题,开始带着点儿玩笑的意思,发现纪墨都能回答上来,问题便渐渐深了,直到将纪墨问住,回答不出来了,方才捋须叹道:老弟倒是有个好儿子,可承家业了。
这一聊到孩子,就收不住了,刘大夫结了个好姻亲,自家儿子也受了福泽,去某书院当了个读书人,未来只要能够考出来,前程可期。
因为这个,这刘家的小医馆就显得很有靠山了,轻易都没地痞流氓过来收保护费的。
当然在南里城还算不得什么,只说起来足够让人自傲就是了。
时下读书举业总是比旁的职业都高贵些,纪清志闻言只是称赞,倒也不说自家孩子不好,仅这一点上,纪墨就要给他点个赞。
别人家孩子可能的确很好,但这完全不是拿来贬低自家孩子的理由嘛!
晚间因为这个,纪墨亲自给纪清志端了洗脚水,自有了齐鹏这个师弟后,他还是第一次再把这些活儿捡起来,纪清志有些受宠若惊:这是又献什么殷勤来了?莫不是被问倒了心有不甘?
纪清志知道儿子有些好胜心,今日被刘大夫问倒,恐怕是不太高兴的,说不得是有什么鬼主意。
这方面,纪清志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小孩子不爱吃亏,说不得是想要在其他方面赢回来,只这个没什么好处,又容易得罪人了。
不等他眉头皱起,纪墨就道:什么殷勤,莫不是以前我就不曾这般做过,我这是孝顺爹爹,爹爹受着就是了。
在这南里城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起码这小院儿独门独户,看起来颇为不错,有些东西也置办了起来,齐鹏自有一个洗脚盆,这会儿也跟着他们一起对坐泡脚,盆中不仅放了热水,还有些药渣,淡淡的棕色没过脚面,似乎能够闻到那一股子药味儿。
医术上的东西,纪墨不敢说学到了多少,但这养生相关,他是一点儿不少地都照做了,有条件的时候就要热水泡脚,还可放些艾草之类的,活血通络,益气补身,极有好处。
再有日常茶饮,也是跟着季节气候而变,泡泡枸杞之类的更是常规操作,吃饭上也会有个什么养身汤之类的,加上一两味中药材炖进去,也有滋补之效。
纪墨不仅自己在做,也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准备到时候推出药膳食谱什么的,也能卖给那些大户人家赚点儿钱财贴补家用。
他早就考察过市场了,这年代的医术发展不敢说极差,可某些方面,像是正经的丸药都不太推广,就知道药膳便是有,也并未系统开发出来,他这里若是能够行之有效地弄出来一套食补药膳的体系来,说不得也能在医师任务上推进一两点。
别看现在一两点不算什么,听刘大夫说一通煎煮药材的知识都能涨一两点,但在后期,这一两点可就很是关键了。
凡事都要早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可就来不及了。
纪墨对自身发展很有计划,所以早早就在这里动了心思。
纪清志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只看他热衷于此,倒也乐见其成,一理百通,能够把食补药膳弄出来,对药性药理上必然是有所了解的,换句话说,能够弄出一套药膳来,那么离开药方也不远了。
又等了一阵儿,见纪墨果然无话,纪清志也不再惦记,只叮嘱他两句:刘大夫所言,你听听就是了,不是没道理,只道理也是在变化的。
煎煮药材上,有些药材讲究的是头煎有效,二煎可弃,但有的药材却又相反,这跟病人的情况有关,一方面是病症,一方面是病人的身体状况,年老体虚之人,用二煎三煎之药汤滋补,反比头煎更好,少了那燥气。
这里面未必一定要是喝药汤,把那药汤晒干为末,以蜜团为丸,如绿豆大,每日两钱,可健脾养胃,也可算个滋补方。
恋耽美
技术型工种(快穿)——莫向晚(293)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