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四年过去,赵国蒸蒸日上,不仅陆续扩大领土,甚至能让西边的部落和氏族心服口服的为赵国做事。
赵国永和帝‘大可汗’之名,传遍西域三十六国。
反而当年坐拥两州之地的燕国,陆续经历晚年失去雄心壮志的庆帝,没有半点本事,只知道盯着赵国狂吠,死后还不忘在燕国脸上写个‘羞’字的孝帝后,又迎来同样没有半点本事,甚至连身为帝王该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明正帝。
燕国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为过,再也不见当年北地霸主的风采。
被赵国吞并已经是必然,燕臣们唯一的指望,唯有在燕国国破后,不至于就此回家养老,还能在朝堂效力,且不会被赵臣瞧不起。
明正帝发疯几个月后,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他坐在皇位上,居高临下的望着他的臣子们。
这些人亲手将他推上皇位,却没人在乎他失去皇位的时候,是不是连命都保不住。
他想活下去,不求像梁王那样仍旧手握大权,至少要像安平王那样,做个富贵闲人。
明正帝十分清楚,所谓孝帝弑父篡位,赵皇拨乱反正,都是赵国攻打燕国的借口罢了。
就算赵国永和帝真的想给庆帝报仇。
弑父篡位的人是孝帝,与他有什么关系?
如果赵国真的不承认他的帝名,将他当成普通的燕国宗室,他的日子反而会好过许多。
明明都在为自己考虑,明正帝与燕臣却阴差阳错的达成共识。
在赵军打到洛阳城下之前,他们必须从赵国手中争取到主动权。
起码不能让赵国轻而易举的得到燕国百姓的承认。
只有赵国有必须需要燕臣的地方,燕臣的日子才会好过。
就算送去赵国的降书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明正帝与燕臣们仍旧没有放弃。
为了能拖延更久的时间用来谈判,燕国还主动放弃了些县城,让那些县城的驻军带着辎重前往更靠近洛阳的县城。
结合两个甚至三个县城的驻军,齐心协力的守住一个县城。
目前看来,这种办法确实让赵军朝洛阳前进的速度变慢。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仍旧不多了。
明正帝垮着脸坐在皇位上,等待朝臣们商量打动赵国的新方式。
外面忽然有人高喊,“金山关八百里加急!”
朝堂内的喧哗声立刻停下来,朝臣们纷纷转头看向大门的方向。
明正帝懒洋洋的换了个姿势。
他再也不是那个听见‘八百里加急’就惊慌失措的帝王。
得益于平均每两天一封的八百里加急,在如今的明正帝眼中,八百里加急已经与普通的文书没什么区别。
明正帝根本就没反应过来金山关在什么地方。
看到满身血污,跪下就让大理石地砖染上血色的人后,明正帝才略精神了些,双眼满是惊疑和慌张。
明正帝平时见到的那些八百里加急传信的人,虽然也干净不到哪去,却从来都没淌着血出现在他面前。
赵军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突然对燕军下这样的死手。
难道是发现推进速度变慢后,不耐烦了?
好在朝臣们的注意力都在报信的人身上,才没注意到明正帝没出息的样子。
“突厥南下,奇袭金山关,赫连将军带兵拼死将突厥拦在关外……”报信的人摇头抵抗眩晕,咬住舌尖才能保持清醒,艰难将最重要的话说完,“请,陛下、派兵。”
话音未落,报信的人已经软软的倒在地上。
大司马试图将报信的人叫醒再问些问题,却摸到这人身上灼热到烫手的温度,连忙让人先将报信的人送去太医院。
有这份百八里加急打岔,所有人都暂时将赵国放在脑后。
自从百年前突厥攻破金山关一路南下,逼得前朝只能难逃,任由突厥在北地胡作非为。
突厥这两个字,就成了每个北地人从出生起就刻在骨头上的痛。
明正帝敏感的察觉到朝臣们的情绪变化,连坐姿都比之前端正了许多,沉声道,“各位大人有何想法?”
“不能让突厥攻破金山关!”朝臣中立刻响起激动的声音,“过了金山关,就再也没有天险,如果突厥行军速度够快,二十天内就能来到洛阳城外!”
“立刻调兵去支援,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金山关。”朝臣们的意见逐渐统一。
角落突然响起底气不足的声音,“如果将兵力和粮草都送去金山关,岂不是将洛阳白送给赵国,那我们怎……那陛下怎么办?”
失去最后与赵国谈判的筹码,他们岂不是要成为低人一等的俘臣?
大殿内激昂的氛围顿时凝滞,众人面面相觑后,只剩下极少数人继续坚持将所有兵力和辎重都送去金山关,大多数人都沉默了下来。
沉默下来的人却都不愿意亲口说出‘先不管金山关’的话。
仍旧坚持要将所有兵力和辎重都送去金山关抵抗突厥的朝臣独木难支,只能将希望放在明正帝身上,请求明正帝拿主意。
明正帝端起茶盏掩饰住嘴角的讽刺,熟练的和稀泥。
这个时候想起来他是陛下。
难道当他是傻子吗?
明正帝不肯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被问得狠了,就点始终沉默的臣子替他回答这个问题。
--
第522页
同类推荐:
顶级暴徒、
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
孽缠:被前男友他爸囚禁强肏(NP,高H)、
重生国民女神:冷少宠妻宠上天、
独占帝心:后位,我要了、
医品太子妃、
金玉满堂(古言女尊NP)、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