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历史同人]猫系反派的日常 [历史同人]猫系反派的日常——王浩然(16)

[历史同人]猫系反派的日常——王浩然(16)

    席间他透露出一个重要的消息。
    朕意欲迁都襄阳,你们两个觉得如何?
    徐蛰和李元吉对视一眼,看到了四弟眼中的茫然渐渐褪去,最后定格成欣喜。
    李世民的兵力在长安一带,迁都襄阳的话,肯定要重定基业,说不准还会把李世民丢在长安,让他永远都摸不到皇权。
    甚好甚好,父皇英明!李元吉大笑。
    徐蛰慢了半拍,跟着做出欣喜的模样,李渊看在眼中,只以为他对当下局势尚不明晰,不清楚迁都襄阳的好处,故而反应平淡,又不想让元吉看出来,才跟着做出喜悦的表情。
    李渊体贴道:此事不急,元吉即将出征,容后再议。
    李元吉更高兴了,还是父皇考虑周到。
    李元吉性情直爽,在李渊面前年轻活泼,深得他的喜爱。有李元吉在,徐蛰不用费尽心思演戏,偶尔应付两句就可以,其他时候都在认真吃饭。
    吃饭完两个人一道回去,李元吉还沉浸在迁都的幻想中,若迁都之事能定下来,我又在豳州夺得兵权,到时候领兵前去襄阳,再加上各郡支持,定然能把李世民踩到脚下,看他还怎么张狂。
    徐蛰心道八字还没一撇呢。
    原来的剧情线里,李渊也提过迁都,还想把长安烧了再走,一针一线都不愿留下的架势。其他人全都赞成,只有李世民反对,仅仅他一个人,也打消了李渊迁都的念头。
    现在正是武德七年,算算时间和原本的剧情差不多。不过李渊提前告诉他们这个主意,应该是看着徐蛰现状有些凄惨,想给他一点补贴。
    如果是原来的李建成当然很乐意,但徐蛰不愿意。他连早朝都推了,更不可能坐上皇位,而且傅红雪还在等他走剧情,不能在这边久留,等想办法快点结束才行。
    见徐蛰久久不言,对他的话也没什么反应,李元吉道:兄长似乎不怎么高兴?难不成你又对李二郎心软了?
    孤何时心软过?近几日你行事愈发没有规矩,是不是连孤的话也没放在心上?你如此不稳重,倒叫孤有些担心让你去豳州是否合适了。
    李元吉能顺利掌兵,靠的不止是李渊的偏爱,还有太子一派的在朝堂上与秦王党的斗争。
    何况李元吉受李渊疼爱,未尝没有爱屋及乌的意思。
    李渊首先在意的是太子,然后才是齐王,只因太子年长,行事稳重,这才不显。
    徐蛰的话在李元吉面前还是有分量的。
    大兄!李元吉愤懑又惊恐,定了定神道,我只是为了大兄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大兄,这些事情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你若是当真为我着想,那就谨言慎行。
    李元吉暴躁地想骂人,可是对上兄长的面容,一点都不敢发泄,只能委屈应下,是,元吉记住了。
    徐蛰又安抚了他两句,将李元吉的情绪抚平,才与他分别。
    夏日的傍晚风凉了不少,徐蛰现在不困,打算在外面找个地方歇一会儿,恰巧遇到在回廊里跑来的飞练,就带着猫一起出了东宫,在后花园里找了一处葡萄架子纳凉。
    现在这个时间,花期已过,果实长了出来。只是这处的葡萄果实小巧、味道酸涩,故而只做观赏,没有拿来食用。
    飞练找到了玩物,在旁边的石头桌子上跳起来扑咬垂下的果实。徐蛰坐在石凳上看了一会儿,觉得这凳子没有靠背不太行,被迫挺直身体,时间久了很累。
    他正要走,就看到秦王带着孩子过来了。
    再一看,可不就是小胖子李泰。
    飞练!大伯伯!李泰先是喊了猫,才看到后面的徐蛰。他眼中满是欢喜,但是碍于父亲在身边,只能矜持地站在原地,仰望李世民的下巴,可怜巴巴地恳求:爹爹,是飞练。
    他把飞练带回去,不亲近大伯伯还不行吗?
    李世民冷酷地无视儿子的话,向徐蛰行礼,他后面跟着的另外两个小子也一起行礼。
    徐蛰不认得其他两个孩子,想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其他儿子,看年纪都比李泰大。
    他淡淡道:不必多礼,起身吧。
    李泰就想往徐蛰这里跑,被李世民条件反射地提着领子拽了回来。他回头小声说:青雀去抱飞练回来。
    徐蛰嗤笑一声。
    世民失礼了。李世民也意识到这一举动在太子面前不妥,松开手给小儿子整理了一下衣服,拍拍他的肩膀,去吧。
    李泰快乐地跑过去,一把抱住飞练,小声对徐蛰告状,伯伯,爹爹不让我找你玩,也不让我和承道哥哥、承义他们玩。
    徐蛰笑道:那你有听爹爹的话吗?
    他派人盯着我,我不听话也没有办法。
    好孩子,你爹说的是对的,不能太任性。
    李泰睁大了眼睛,可是爹爹说伯伯
    青雀!李世民厉声呵止。
    要说起来,他也没有在背后讲太子坏话,甚至李泰想要一个解释,李世民也什么都没说,不让他知道这背后复杂的政治纷争。
    他和徐蛰的态度差不多,都希望孩子过得安稳。
    可是李泰说这话的时候,他忽然就感到了心虚,仿佛自己真的在背后恶意摸黑太子,妇人一般嚼舌根。
    幸而太子没有追究。
    徐蛰站起来,对李世民道:许久没有与你聊过,不妨我们四处走一走,让孩子们自己玩一会儿。
    李世民带了侍卫出来,不担心自己的危险,太子发话也不能不听,只道:是。
    兄弟两个久违地平和,谁都没有说话。
    李世民悄悄观察自己的兄长。
    太原起义之后,他外出征战,兄长则招兵买马,筹备军粮,训练士卒。大军势如破竹,不过两年便打到洛阳,建立大唐。两年聚少离多,安稳下来之后,一个成了太子,一个成了秦王,不知不觉开始针对。
    李世民看着白发兄长,竟有些陌生。
    不知为何,此时他忽然想起了太子送青雀来到承乾殿时,冯立凑近他说的那句话。
    当时仆人骚乱,而且距离有些远,只依稀听到他在说秦王妃。
    而现在,他如同醍醐灌顶,忽然记起了冯立的口型,也顿悟一般,明白了那句话究竟是什么。
    这是秦王妃长孙氏。
    冯立为什么要对太子说这个?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只是为了大兄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大兄,这些事情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旧唐书巢王李元吉传》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害!
    当然,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说起来那个时候的哥就是爹的意思,我记得哪个皇帝管自己的爹叫四哥,他爹排行第四。
    入v万字码起来好难的。_(:з」)_
    感谢在20200718 17:39:26~20200719 16:32: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42125631 10瓶;中华田园猫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身在大唐(9)
    ==============================
    冯立的话像是在给太子介绍观音婢。
    长孙无垢十三岁时便嫁过来,至今已经有十余年,太子不可能不认识,冯立何出此言?
    徐蛰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没有放在心上。
    他把李世民单独叫出来,这一举动确实出乎意料,被怀疑猜忌也是应该的。他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进入正题:父皇意欲迁都襄阳。
    什么?李世民怔了一下,第一反应是太子在骗他。
    可是迁都这么大的事,肯定不能隐瞒,不出意外过上几日就会拿到朝堂上商议,就算骗他也瞒不了太久,能有什么好处?
    他飞快地在心里做出判断,很容易就想明白了迁都对谁有利,更加不明白太子为何突然将此事告诉他了。
    大唐初建,时局不稳,你应当也知道,此时不是迁都的好时候。父皇为孤着想,孤自当感激,不愿拂了陛下好意,由你来劝阻陛下正合适。
    忽视掉话里的傲慢,李世民抓住重点,又惊又疑:兄长不愿迁都?
    徐蛰表情不善:难不成你想?
    这才是他熟悉的太子。
    自然不是。李世民做出惶恐的模样,诚如太子所言,迁都关系天下百姓,绝非小事。父亲不曾在朝堂中提起,想来只是一念之思,因与太子亲厚固然私下告知。若陛下深思熟虑,定然不会做出此事。
    徐蛰似笑非笑:你能明白最好。
    抛却私欲,和平来之不易,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不宜动荡。太子苦心,臣弟知晓,若父皇当真迁都,臣弟定会竭力劝阻。
    徐蛰知道,这话也是在劝自己。
    他不在意这些东西,不然哪有李世民上位的机会?如果徐蛰真的想争,过来的第一天李世民人就没了。
    敷衍应付了两句,徐蛰看着天色不早,回去洗洗涮涮差不多就该睡觉了,正要告辞,李世民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戳破了他不怎么走心的伪装。
    兄长受伤之后,似乎变了不少。
    徐蛰眼睛一眯,不慌不忙:与你何干?
    这话几乎等于承认了这段时间的异常,李世民没想到徐蛰这么坦然,前面几次相处时的场景争先恐后涌入他的脑海中,叫他无法理顺繁杂无章的思绪,因为分辨不出徐蛰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情与他相处。
    他有许多问题想问,最后却只语气复杂地唤了一句:兄长
    徐蛰不为所动,冷淡地看着他,你想说什么?
    你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退缩,没什么。
    看他的反应,徐蛰就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大半。
    建国兵权在储君相争中所占比例很大,现在两个人属于势均力敌。
    再过一段时间,辅公祏被击败,高开道被他的部下张金称杀死投靠大唐,外敌被逐一击破,武斗开始向文斗转变,制约二人的不再是兵权,而是传统与道德,李世民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为了活命,只能发动政变。
    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就算李世民有心用武力威胁,也没有足够的决心突破亲情与道德的制约。
    哪怕感情已经淡薄,他也得考虑成功之后背负的罪名。
    现在的形式,已经足以让他重新审视李建成,打破原主留下的固有印象,只要顺气自然便好,不必费太多心思。
    他打了个哈欠,时候不早,孤回去了。答应下来的事情,你可不要忘记。
    李世民目送徐蛰离开,心事重重地去找几个孩子。
    大伯伯走了吗?李泰往他身后瞅了瞅,没看到人,有些失望。
    青雀跟爹说说,你为何这么喜欢太子?
    是大伯伯先喜欢青雀的,他好温柔。李泰没学过太多词汇,说不出来更多的赞美,用简单的语言把二人的相处讲了一遍。
    今日之前,李世民只以为是兄长的伪装,如今得知真相,才后知后觉,太子对自己真的没有多少敌意,对孩子也是真心喜爱,否则以青雀的敏感,怎能如此迅速地回报真诚?
    李世民心绪极不平静。
    夜晚安静极了,秦王与秦王妃共枕,低声聊起了白日里发生的事情。
    长孙氏听完前因后果,心里的惊讶不亚于方才的李世民,殿下以为,太子的记忆出了问题?她顿了一下,不瞒殿下,昨日见到太子时,确实有违和感,只是妾身不曾想到,竟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李世民道:太子确实有城府,若非偶然所得,我绝不会想到,他竟是失去了记忆。
    既然如此,太子真要隐瞒,您或许今日也不得知。
    李世民茅塞顿开,你的意思是太子他
    兄长失去记忆的消息太过有冲击力,李世民险些忘了,徐蛰找他是为了提醒他李渊有迁都的意图。
    于太子而言,迁都利大于弊。
    放弃迁都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信号太子的功利心淡了。
    他或许,没有那么想争夺权力,也不再一心置他于死地。
    对比李世民夫妇深夜难眠,徐蛰的睡眠质量就好很多。一夜无梦,直到辰时自然才醒来。
    徐蛰安排的宴会就在今日傍晚,东宫的下人们早早便开始准备。徐蛰洗漱了一番,吃了两口点心,李元吉与李瑗有说有笑地来了。
    兄长与元吉今日来的好早。徐蛰用帕子擦了擦手,叫下人把残羹端下去,换了些时令水果与甜酒上来。
    李元吉高兴明日就要出征,脸上也带出来几分,分明是大兄闲适太久,起的晚了。这几日弟弟可是天天寅时便起来练武。
    孤看你分明乐在其中。徐蛰摆手,请坐。
    李瑗道:听闻秦王今日也过来?
    李元吉嗤笑一声,正要说什么,想到昨天徐蛰的训斥,闭上了嘴巴。
    徐蛰道:也不知他怎么想得,往日拜帖哪一次不是拒绝,这次居然同意了。
    李元吉心道,兄长不让他说秦王不好,自己却说了出来,分明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大兄,不如趁此机会
    元吉!你嫌孤名声太好,是吗?
    大兄恕罪,弟弟没有那个意思,是我考虑不周。李元吉确实想投毒,毒死他一了百了。不过徐蛰说的有道理,秦王光明正大地应下邀请,天下人都知道,他来了东宫,如果在东宫出事,就算他真的死了,太子也会得个嫉贤妒能、气量狭隘的污名。
    李瑗劝和:齐王性情直爽,现下并未外人在,他也是信任您才这般口无遮拦,殿下莫要生气。
    孤不是生气,正因为了解元吉性情,见他鲁莽行事才分外焦灼。有孤与诸位大人在,自会提点他。明日元吉远行,又与秦王一道,若是任性起来,一时不察着了道,孤又该如何相救?
    恋耽美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呕吐袋(骨科,1v1)扶她追妻性奴训练学园(H)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欲女绘卷(nph)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崩铁乙女】总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