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苗灭亡时,《竹书纪年》上的记载。
方征继续回想着,三苗是古代部落名,有学者说他们的后裔和后世的西南少数民族苗族有那么一点点关系。也有人说三苗自从被尧舜讨伐后就消失了,并不是如今苗族的远祖。
三苗部落曾经辉煌强大一时,却因威胁华夏始祖尧舜的统治而被称为“四害”,后又协助尧帝长子丹朱而被舜帝讨伐,在经历了七十天的部落战争后,三苗败亡。再也不曾出现在史书中。
这段话写了很多不合理的自然现象,代表一个烽火兵燹、血雨腥风的时代。其他夸张现象方征不予理会,就是中间唯一提到人工建筑的这句“青龙出于庙”信息量比较复杂。
青龙指东,属木,庙指祠堂。是不是解释为祖先的魂魄都惊动得从祠堂里出来?可是祖先的灵魂怎么就变成了青龙呢?又或者青龙是指看守祠堂的动物?这部分文献极少,方征能想起来的就一处。
《随巢子》曰:“昔三苗大乱,龙生于苗,犬哭于市。”
这里也提到了一个“龙”,也是大乱之时才出现。而其他书中对该战争的记载,譬如《论衡》里描写三苗灭亡时,田里的粮食都改变品种了,又比如《金匮》里描述那场战争持续三个月看不到天日。惨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人的想象。
“驩兜和丹朱你听过吗?”方征问冥夜大长老。
驩兜就是三苗领袖,丹朱则是尧帝反叛的长子。两人都死在了三苗之乱中。
冥夜大长老迟疑地摇了摇头,或许是名字发音不一样。方征至今不知道尧舜在这个时代怎么称呼。那天勉强知道了大禹被叫做“北方王”,但从考古上看,这个北方和后世意义上的北方又不一样了。
史书中的古蜀国,散见于夏朝末年,并不曾在距离他们建国五百多年的三苗战争中留下姓名。但方征如今已经知道,这个巴甸很有可能就是古蜀的前身,从规模来看不小了,三苗覆亡的战场疆域蔓延至此,巴甸当初是否起到过某些作用呢?
史载尧舜政权之所以能战胜三苗,是因为他们有诸如大羿般勇锐的战士,各种神话中给英雄们赋予神性,又把反叛的部落首领们刻画为妖邪,其实都是对氏族战争的夸张。
但这种禁.忌规矩和辐射之远,已经明显超过了部落战争的规模。后世的人不承认在夏商周之前有“大国”。炎黄之争、黄帝蚩尤之争,都以华夏部落联盟争斗去概括,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群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拿着简陋武器在蛮荒土地上互揍。后世的人无法理解的英雄的功绩,比如羿除十害,都归于“神”和“怪”,用超越人力范畴的神秘力量去解释。
方征想,那天见过子锋射死巨蛇的箭术,如果流传到后世,是否又是一个传说呢?
大羿是尧舜时代的英雄,也已经过去了,但很可能他的箭术流传了下来。
行进速度变得很慢,山体通道狭窄,约只能一人左右通过,所有人在子锋指挥下排成行往里走。那与其说是一道通道,倒不如说是一个洞口。
方征心生疑惑,又悄悄去问还在队伍中间的藤茅,“战奴部落真的是这方向?”
藤茅皱眉,“我们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她身后也有不少人窃窃私语,她们应该都听了藤茅的怀疑,不安的情绪逐渐蔓延开。
巍峨的山体在昏昧天光中看不清高度,山上草木渐染初秋的淡黄色泽,山体中间有一条狭窄缝隙,上方几乎不能看到天空,像是一条直贯山腹中央的甬道。方征见子锋站在入口边,仿如牧民赶羊似的把这群人一个挨一个往里赶。
方征计上心头,后面还有七八十号人,既然子锋要殿后,那前面的人在这狭长又黝黑的山道里行走,子锋都是看不到的。如果方征挤到最前面去,那就有机会逃跑。
可是当方征试图往前方挤进去时,子锋一把拽住他的手臂,道:“你要去哪里?”
方征道:“我去探一下路。”
子锋忽然冷冷笑了笑,“你是想逃跑吧。”
“当然不是。”方征矢口否认。
子锋打量着方征,把手放开,以好整以暇的姿态懒懒道,“你尽管逃。”
如果用现代语言形容,后面简直像要加上“能逃算我输”句式似的。
方征听着十分刺耳,然而既然子锋如此说,他也甩开手,挑衅地看了子锋一眼,埋头钻进了前方队伍中。
子锋嘴角勾起笑容,不知为什么,他深深看着方征背影,觉得方征那屡屡不服不甘的眼神真是有趣极了。
唉,为什么方征不是个女人呢。子锋一直想要个女奴,解决他自从那什么开始发育后屡屡在清晨干扰自己的问题,长老和营中的年长同僚们都告诉他,找个女人插进下面缝里就可以了。子锋那样的地位,女奴甚至可以要好几个。可是子锋太忙了,一直在不停奔波作战,根本就没空去找合适的女奴。
这个生产部落都是女人,但子锋不能找她们。她们太柔弱了,也没有训练过,根本无法带着走,路上还是拖累。子锋一年到头都在外面,也不可能把她们丢在都城里,找女奴如果不跟着自己用,有什么意义?好不容易找到个方征,身手够,懂得也多,却偏偏是个男的。下面和他一模一样,怎么解决问题?
子锋感到深深的遗憾。
--
第53页
同类推荐:
韩娱之上瘾者(TANBI)、
桃桃多肉、
绝品儿媳、
邻居天天肏我(1V1高H)、
她的调教生活(道具,sm)、
淫乱密室逃脱(NPH)、
麝香之梦(NPH)、
王媛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