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宪摇摇头:无事,正好你来,向你订个货。
订货?贾放好奇地睁圆了眼,再顺着水宪的眼光,看见了那只小陶罐,立即明白了。
*
即墨港。如今港口多了征税的官员,按照卸货各船报上来的货单估计价值,然后征一成的上岸税。
原本这些人都是各州府征收路税的官员,如今海运增多,朝廷又新加了上岸税,这些官员就都调到港口来了。
路税征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头次征收时,官员会按照货物的种类制定一个税基:茶叶多少文一两,丝绸几两银子一匹,瓷器多少钱一箱
往后无论这货物怎么换,只要运货的商人持有原先缴税的单据,就可以按照以前的税基缴税。
三皇子当初留的那一手就在这里。他给当初求上门的那些富商暗中去了信,嘱咐他们第一次报税无论如何拿最便宜的货出来。
因此才有了五文钱一两的茶叶、五钱银子一匹的丝绸、两千大钱一箱的精品名瓷
之后无论那货物好成什么样,征税官也不再看了,只管清点数量,数量一致便予以放行。
由此,那些三皇子提点过的大行商,小心谨慎地拿到了第一批缴税单,往后便有恃无恐,那上岸税对他们而言就是毛毛雨、洒洒水,浑不需在意。
但是从即墨港上岸的那些普通货物:上等的石蜡无烟烛,安全火柴,蜂窝煤,大件小件的玻璃器皿,甚至还有从海中捕捞上来的新鲜海产,都按照正儿八经在即墨城里的市价给核定了一个税基,征了税,缴了一成的税金。
这些都是小物件,没多少利,被征了税,就不得不把价格提起来。
货价的一成,不算多,但也是钱。
百姓们当然不乐意,但是东西比以往的好,一旦用上了,就丢不下,只好省着买,恨不得掰成两半用,一边用一边抱怨:
三殿下这是折腾个什么劲儿哟!
还是以前太子殿下在时好
啊也,我听说你可千万别告诉旁人呀!
听说的内容,便是宫室辛秘,不足为外人道。但越是这样,越是一传十,十传百。
若是三皇子知晓了他的上岸税新政实际上推波助澜了关于他的八卦,不知他会不会后悔。
但今日这即墨港这里,无人顾得上京中到底是个什么舆论。几个征税的官员都拉长了脸,摆出一副秉公照章办事的样子。
但凡有一件漏报,便属走|私,查到了会重罚,罚到你们船东担不起这后果。征税官说过开场白,便接过了报税单。
还是那些,常见的几样。征税官扫了一眼,正准备命人去清点,却突然发现单子上多了一样
味精?
对,味精。是新货,小的正打算请您核个价目出来呢!随船而来的管事甚是伶俐,他跑这条水路的次数多了,与眼前这些官员都很是熟稔。
他说着让水手把一只瓷坛子从船舱里抱了出来:总共就这么一坛子。小的原本懒了,不想报了,任掌柜叮嘱小的,说什么都不能漏报,少报一样都是偷逃国家赋税。
盐巴?征税官望着坛子里白花花的粉末问。
不是盐巴,比盐巴味道淡多了。那管事赶紧伸手,在坛子盖上抹了一点儿,送入自己口中。
征税官也有样学样,伸指蘸了一点尝尝:这什么味儿!还真不是盐巴,甚至不如盐巴,味道怪怪的。
是呀,我们主上要的,说是北方那地界,用这个做饭,做出来往里加一点儿,那饭菜的味道就能好点儿。管事耸耸肩,比了一个你懂的眼神,然后说:谁知道呢?
那征税官心想也是,估计这就是哪家达官贵人的一点点怪癖罢了。
再者这家缴税的态度一向很好,从不漏报,几个征税官这里也日常打点。
那就,二百文一坛吧!征税官瞅着小小的瓷坛子,在税单上写了味精:二百文一坛作为税基。
也就是说,往后再交上岸税,这样一坛交二十文的税金就可以了。
这二百文一坛的味精,缴了上岸税之后,又缴了四个州县的路税便到了京里,税金总共三十六文。
卸车之后,这坛味精被立即送到了晚晴楼。
晚晴楼的大师傅与厨娘早已收到了水宪的来信,信上夹着味精的用法:用量不宜多,必须与盐一道使用;不宜受热过久,出锅前加入;酸味菜肴不宜使用,鲜味极浓的菜肴不宜使用
一群厨子们难得遇到了可以格物致知的机会,纷纷动手,做起了实验:人手做两个菜,一个菜加味精,一个菜不加味精做一回比较;
又将水宪信上所有的禁忌事项都尝试了一遍确认了确实都是禁忌;
最后,厨子们实在无聊了,倒了两锅清水,一锅加入味精,一锅不加,找了晚晴楼口舌最厉害最敏感的厨娘来尝试竟然也尝出了分别。
于是,这小小一瓷坛的味精,立刻被分装在一指来高的精美瓷瓶之中,塞上红布裹着的木塞子。用晚晴楼厨娘的话来说长得像跟仙丹似的。
从第二日开始,食客们开始渐渐尝出些不同:这食材看着寻常,味道怎么鲜得紧?
是比以前好许多?怎么办到的?
去过晚晴楼之后,食客们再回自家尝尝自家厨子的手笔:不行不行,寡淡,太寡淡了!
没过多久,京中各家大族富户的厨子们就被逼去向晚晴楼取经了。
晚晴楼的厨娘以前时常有被借到府上去的经历,当初金银稻流行的时候,连荣府都请过一次。因此情分依旧在。
于是,一只一只的小瓷瓶就从晚晴楼里借了出去,连带各种用法诀窍,都记在了各府厨子们的心里。
晚晴楼很大方,第一拨都是借的,结果自然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那之后,便有其他酒楼饭铺,暗搓搓地托了关系求上晚晴楼,求购味精。晚晴楼却双手一摊没有了,连自家的货都没有了。
缺少味精的那几天里,晚晴楼的厨子和别家的一样,使劲儿想法子用火腿、瑶柱之类的材料吊出鲜味加在菜肴里。没有这类材料,又或是下不了这等功夫的店家和人家便只能回归以前的寡淡味道。
整个京城的大厨房都在求:味精,味精你究竟在哪里啊!
终于,京里的一家杂货铺子声称有货了,五百文一小瓶,瞬间被抢去了不少。但没过多久被人发现货不对板,又都被退了回去。那杂货铺子多年的招牌,顿时被人给骂倒了去。
随即晚晴楼开始给各家关系户送消息:到货了,要不要呀?
要!一时,京里的大小食肆,私家的大厨,全涌去了晚晴楼。
晚晴楼的大师傅却一本正经地在自家店面跟前玩起了试吃,师傅一边烹饪,一边加入一点点味精,成品出锅之后便请大伙儿品尝。
除了得意洋洋演示味精的这位大师傅,竟然还另有一个苦逼的对照组,另外一位脸罩寒霜的厨娘,正和对面这位烹制一模一样的菜肴,却不幸不允许使用味精。
对对对,就是这个味儿。多少钱?
二百文一瓶。用量不多,十来口人吃饭可以用上一个月那大师傅叨叨地将注意事项一口气都说了下去,让人觉得他这些讲解起码就能值上一百文。
许是各家早先被晚晴楼吊足了胃口,又被那间供应冒牌货的杂货铺提高了预期,这二百文一瓶的价格提出来,愣是没人觉得贵,一个个都还觉得捡到了大便宜。
晚晴楼这进来的第一批货,顿时被抢购一空,最后连那试吃的大师傅手里剩下的半瓶都被人求了去。
但很快,晚晴楼又进到了第二批货。
这次的货推出了大小包装,小瓶的还是二百文一瓶,还有一种大瓶,容量是小瓶的十倍,价格则刚好是一两银子一大瓶。大户人家厨房,或是专做这饮食生意的,就都觉得买大瓶划算些。
像宁荣二府的采买管事,就一口气买了十个大瓶回去,总共也不过十两银子府里人多,一府里一个月就得用上两大瓶,还是多采买一些,放着反正也不容易坏。
就这么着,在京里这味精渐渐成了风尚,又传到了南边。甚至京里有不少大户专门买了这个送礼,荣府就采买了好些,送往金陵李家,和姑苏林家,当成给姻亲的好礼。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晚晴楼连礼盒都做了出来。当然礼盒里也万年不变地配备了说明书,讲明了用法与禁忌。收礼的接到了,只当是送礼的对方准备的,都只觉得贴心。
即墨港。
船只刚刚靠岸,一脸严肃的征税官员又板着脸站在码头上,一本正经地重复:但凡有一件漏报
哪儿能呢!
年轻的管事从跳板上一跃而下,落到栈桥上,怀里揣着文书,来到了征税官面前,将文书递上,一项项地报上船上的货物:
这次有二十坛味精。管事的笑容很灿烂,咱东家说在京里卖得很好。
征税官似乎还记着上次尝过的怪味儿,扁了扁嘴:就那还能卖得好?
二十文一坛,总共四百文。
这连五钱银子都没到。年轻的管事拱手谢了,将一应税银拿去交接。征税官便不再管他们了,自然也没看到,从船上搬下来的坛子,可不是上次那样小巧的瓷坛子。
这次是正正经经的大瓷坛,一坛能装几十斤的那种。
*
东宫。
三皇子在看各处报上来的上岸税税额。
上岸税不理想,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他柿子捡软的捏,专挑那些总额不贵的货物认认真真收税,其他那些真正的豪奢之物却都只收个零头。税额寒碜也很正常。
谁知三皇妃提醒了他一句:近日京中有一物名曰味精,极为精贵,小小一瓶便是一两银子。听说也是海上运来的。
于是三皇子满篇地找味精这两个字,却找不到。将税册翻遍了,才在即墨港税册的最后找到了味精:税基每坛二百文。过去一月总共上岸三百坛,上岸税一共六十两银子。
三皇子:?
听妻子说起,这味精明明是一笔大生意啊!一两银子一瓶,这三百坛运进京,少说也是三万两银子的生意,上岸税总共交了六十两?
他不记得有人曾为这味精讲过情,他连味精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皇妃却说他最近的饮食里都加了味精,唯一没加过的那一次,三皇子皱了皱眉头,问了句厨房是不是换了厨子。
因此甚至是东宫,这一两个月里也花费了好几两银子下去。
三皇子便命人去即墨港打问,幕僚带回来的话令他郁闷无比这东西第一次上岸的时候,没人觉得那东西会有什么值钱的,货主自己也声称不知道。但这东西就是在京里渐渐卖得好了起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家有货百家求。
这即墨港的规矩,税基以第一次报税时核定的税基为准。
殿下,这简单,您就单命即墨港为这味精改个规矩,每次上岸的时候随行就市,重新核一次税基就是。幕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行,三皇子断然否决,绝对不行。上一次的教训还不够惨的吗?
他如今总算是懂了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现在单独为这味精改了规矩,京里少不得又吵闹起来。改了一处,必然逼得他将规矩应用到其他家。
如果家家都每次上岸都重新核定税基,那他可以想象各处港口的上岸税税额马上会就此腾飞,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国库里但是各种压力也会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其中有好些是他无法拒绝的,因为他无法承受失去这些支持的后果。
所以这次他宁可坐视上岸税的流失,也不敢贸然改变征税时的规矩。
这甚至令三皇子有点儿怀疑,将来他手中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就是无边的。
但至少会比现在好点儿吧?三皇子这么想着。
*
即墨港的征税官很快就收到了上头的指令,纷纷长舒一口气。如果要每次靠船都核一次税基,他们这几个征税官就根本没功夫合眼睡觉了。
浓眉大眼的年轻管事从北方过来的船上一跃而下,笑嘻嘻地向征税官打招呼。
征税官登时警惕:这次又带来了什么新的货品,需要核定税基的?
那管事顿时解开了随身拎着的一个包袱,递给那官员看:您看,这靴子
那官员看时,见这靴子不过是平常靴子的模样,但是材料却寻常的牛皮、羊皮、毛毡之类的不同。这靴子的鞋帮软软的,滑滑的,触手颇有弹性,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
年轻的管事满脸堆笑,道:这靴子名叫胶靴,是用一种树胶做成,最大的好处是不透水。像您这样天天在码头上跑的,这种靴子最适合您。
这一双是小人们孝敬您的,至于这税基,您看着定,看着定
于是,在这即墨港的征税单上,除了多出一种味精之外,很快又多出了一种胶鞋。之后又会冒出来什么新货品,征税官着实也不知道。但反正他只管按照上头说的,只核一次税基,管它日后价格会涨成什么模样。
第217章
天佑我桃源寨,风调雨顺, 渔获丰美!
下网喽
桃源寨。一声吆喝, 负责承包青坊河与青坊湖中各色水产的渔夫们开始下网捕鱼。
贾放则带着一队招商办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在青坊河畔围观。
就在京中的百姓刚刚见识到用橡胶做成的雨鞋时,桃源寨的百姓们已经用上了防水服和雨衣。
尤其是下河捕鱼的渔夫们, 都穿着连体的渔夫裤,站在水至齐腰深的浅滩上, 一起扯动渔网。渔网的另一头系在驶向青坊湖心的渔船上。
恋耽美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2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呕吐袋(骨科,1v1)、
扶她追妻、
性奴训练学园(H)、
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
欲女绘卷(nph)、
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
【崩铁乙女】总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