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1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1

    贾放对这个秋姐的观感亦不错,她很有决断力,同时作风比较沉稳,亲自试过成功的方法才会被正式采用。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她的风格是比较合适的。
    随之大家又谈起了场地、设备与技术。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起,她们需要晒棉去籽的空场,用来沤麻的大型水槽,和用来盛放织机的作坊。
    我们现在数了一下,这边一共七户人家,能出七台纺线机,七台织机。眼下是只有这么多,但是我们想以后一定会需要请木匠多打几台
    贾放听了一耳朵,随即又走神了。
    历史上纺织技术曾经经历过几次飞跃,宋末元初时黄道婆从海南带回了经改进的棉纺技术,并且制作与改进了一系列纺织机械,从此让南方各地的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棉花也得到推广,开始在多地广泛种植。
    但是很少有人留意,元代中国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水力纺织机,而且不只是在某一个地点,而是在中原各处拥有水利资源的地方多点开花。
    这种水力机械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先进机械的各种特点,由动力设备、传动装置、和作业装置一起构成。世界上大多认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最早发生地,但也有人认为英国早期出现的水力纺织机,和中国元代的水力机械形式非常接近,很可能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由西方人研究改进之后投入生产使用的。
    西方实现水力纺织,要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但是中国的水力纺织机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没有继续发展,更加没有像英国一样,找到蒸汽机这样的稳定、持久的动力,替代水力,成为新的动力来源。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缘故。
    尽管如此,贾放还是希望他的村民能够尝试一下水力纺织毕竟中国利用水转碾磨的技术已经超过千年,纺织机则是在水转碾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水力发动机带来的动能用皮带和导轮传送到织机上,一边转动纱锭,一边转动纱轮,从而完成捻纱和卷纱的工序。
    水力织机,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把这个想法略提了提,一群妇人登时又惊了:您是说您是说,用水车纺纱织布?
    但也有人表示对此曾有耳闻:确实俺小的时候,俺娘曾经说过,祖辈曾经有这样的织机。
    其他人也渐渐开始联想:对啊,我说为啥村里留下来的织机都靠近水边,挨着磨坊。感情是原来水车也能用来纺线啊!
    贾放猜想这些妇人的乡里可能也尝试过水力纺织。但是由于水力不太稳定,这种技术便渐渐消失,还是回到了手工。
    但他的桃源寨里,水力资源是相对充沛的,即使冬天枯水季,青坊河的水也能提供一部分动力。因此他的建议是,在青坊河边选择一块地,作为纺织厂的场所。妇人们先把织机搬过去,等到厂房建好了就先开工。与此同时,由桂遐学带一个研发团队,尝试建设水力织机。
    如果将来,这个纺织厂真的做到规模很大了,水力资源不够满足动力要求,可以到那时再考虑引入蒸汽机之类的替代动力。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嘛!
    我?我也可以吗?桂遐学的反应,显示他并没有多少自我怀疑,相反十分跃跃欲试。
    可以!贾放点头,没什么难的。原理和水转碾磨是一致的,只是需要你着重观察大姐大娘们的织机是怎么工作的,然后将动力引入,替代她们的人工就可以了。
    秋姐这时终于反应过来:贾三爷,您是说,到时用水转织机,就不用咱们动手了?
    贾放微笑:大致是这样,只要这机器一开,便弦随轮转,整个织机自己会运作。但是织机还需要人照料,捻捻线头,置换纱锭什么的,也还都是需要各位动手的。只不过用了新的机器,一人就可以照顾多台织机。同样一人,能织出的布料,会比以前多出数倍。
    他又转向桂遐学:小桂,敢想敢做一点。设计织机的时候,想办法多加几个纱锭。现在诸位一台纺纱机上最多能安几个纱锭?三个纱锭?这样,小桂,你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安上三十二个。
    三十二个?妇人们惊异的眼神再次说明她们大多认为贾放是在开玩笑、吹牛皮。
    桂遐学却听得很开心,点着头在纸上记下来:三十二个好嘞!
    先这样吧,大家先把作坊建起来,棉麻布织起来,然后把水力织机研究出来到那时,我赶打包票,整个桃源寨,再也不缺布料做衣服,而各位的钱包里,也绝不会缺流通券的。
    妇人们面面相觑,她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出企划下来,竟会是这个结果。贾放给她们描绘的前景实在是太美妙,美妙到让人不太敢相信。
    但这背后的风险究竟有多少,那些研发水力机械产生的大量成本,会不会也背在她们身上,成为她们的债务。
    旁人都还在兴奋的时候,秋姐却已经想到了这些,她缓缓地开口,问贾放:贾三爷,不是小妇人想泼您的冷水,小妇人只是想若是这水力织机造不出来,或是造出来不成功算谁的?
    贾放闻言笑了:正好想和各位商量,各位的纺织厂,我想入股。
    入股?
    妇人们再一次面面相觑,她们今日到这招商部,原本只是想咨询一下企划书该怎么做,谁想到这接二连三的,各种新鲜做法和说辞统统摆到了她们面前,让她们从头至尾都在犯晕。
    贾放说是想要入股,究竟怎么个入股法?
    但是妇人们一听见他这么说,纷纷都打心眼儿里觉得,这办纺织作坊的风险是大大地减小了毕竟贾三爷都被她们拖了下水,往后这作坊,一定能成!
    第118章
    贾放对纺织厂提出的入股要求, 乃是有特定指向的针对性入股。
    也就是说,贾放对纺织厂的那部分投资,主要是为了研制水力纺织机的各种投入。也就是说, 研发出来了,好处是大家的, 从水力纺织机中赚到的收益, 让大家按入股的比例平分。但若是没研发出来, 这部分损失都算在他头上。
    但贾放心里有数, 表面看新技术的风险都是他的, 其实有啥风险?
    老祖先已经成功过一回的机械设备, 现在他重新再做, 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再说了,退一万步,如果他们真的没法儿重新设计出前人已经试制成功的水力纺织机, 他还是可以去潇湘馆的藏书室去求一些书籍资料, 找一找各种纺织机械的设计图么, 后世的珍妮纺织机、卡特莱特水力纺织机,图纸都是能找到的。
    散会之后,贾放与桂遐学略谈了谈。
    桂遐学一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模样,当着贾放的面夸夸其谈他今日的贡献:怎么样?我一想便想出了棉麻混织的主意,很厉害吧?
    贾放:对于纺织从无半点了解,一下就能提出棉麻混纺, 这份发散思维,确实值得表扬, 只是这态度也太臭美了点吧?
    桂遐学却拍拍贾放的肩膀:感谢你这么相信我呀!
    桂遐学的意思,贾放提出入股,就是相信他桂遐学一定能成功, 否则贾放也不会用真金白银来为他担保。
    贾放白他一眼:若真是走投无路了没招了就来找我,我再怎么大方也不会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的。
    桂遐学却依旧嬉皮笑脸:您就瞧好了吧!既然是前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道理总是摆在那里,咱一定能做出来。这观点和贾放还真是惊人的一致。
    对了,贾放没忘了问一句,大家给这纺织厂起名字了吗?
    桂遐学点点头:起了,姐姐们说,就叫锦花,锦上添花的意思。
    贾放:锦上添花缀锦,很好!
    那就叫锦花纺织厂。贾放一锤定音。
    *
    桃源寨筹建纺织厂的事,在乡民之间反响不小。
    有人惊异于秋姐这么一群妇人,竟然能争取到贾放的入股,并且还安排了一位潇湘书院的研究员专门来帮她们设计工具设备。
    但也有人觉得妇人们此举不妥,毕竟有人入股,就意味着将来平白把收益分出一部分去。
    纺纱织布不就是你们自己在家里织着玩的事吗?何必这么大张旗鼓地弄一个纺织厂,平白让旁人把利分了去?
    妇人们一听这种说辞,便一起呵呵了。
    秋姐最是个伶牙俐齿,口头上不让人的,当即讥刺道:你丝毫不懂纺织的辛苦,就别跟这儿顺嘴胡说。有胆儿你就别穿身上媳妇给你织的衣衫,白织了给你穿上身像个人样了,走出来却不说人话。
    对方登时便怂了,知道说不过这群女娘,连忙拱了拱手,灰溜溜地走了。
    甭管外头怎么说,但凡织过布的妇人们却明白联合起来有什么样的好处:她们当中有的擅长纺线,有的擅长织布,有的擅长晒棉、脱籽、沤麻大伙儿聚在一处,做最擅长的,效率会比一个人做所有的事要高上很多。再加上从外头买材料,也是多买些来得便宜。
    秋姐当即对自己的伙伴们说:大家都明白一枚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怎么掰也掰不断的道理吧?
    其余妇人一起点头,但也有人有些疑虑:刚刚那人其实是在说分钱给贾三爷的事儿吧?
    秋姐思路依旧清晰:若是真如贾三爷所说,桂教员能帮咱弄出水力驱动的纺织机,那咱们的利润,岂不是三倍四倍地翻上去,即便分一些到贾三爷手里,咱们分到手的钱还是会比以前多,而且还没以前操劳。
    怎么说咱们都没损失嘛!
    大家都表示明白了,秋姐却突然神神秘秘地道:大家千万想岔了,我们借贾三爷的地,在他的地上建作坊,用他给的钱买材料按说咱们赚的一切,不该都是贾三爷的吗?若是换了别的地方,东主老爷最多给咱发点工钱,谁还跟你算这赚来的钱怎么分?
    也就是贾三爷良善,照顾咱们,才说这入股的话!
    这是大实话,妇人们登时一起点头,终于意识到自己赚了大便宜。
    所以别听人胡说八道,咱们自己认准了,就按自己想的来做。秋姐定了整个团队的心,咱们应该瞅瞅水泥厂的老姚,大家一块儿从余江过来的,动手动得早,你瞅人现在生意做得多大,赚了个盆满钵满的!
    秋姐口中的水泥厂,就是原来的砖瓦厂,但是它在很多村民口里已经改名,叫做水泥厂了。刚来时老姚以烧制砖瓦为生,但目前老姚的厂子主业就是烧水泥。
    太行与王屋的倒塌为水泥厂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这些材料甚至不用老姚特别收集,修筑道路的工人们会直接送到水泥厂外的堆石区堆放。
    而水泥厂的水泥窑则是日夜不停地烧窑,一袋一袋质量上佳的水泥烧出来,就送到桃源寨武元县道路施工现场。寨子里连编织盛放水泥的麻袋都来不及,只能将那些袋子反复使用。
    除此之外,桃源寨里对水泥的需求量也很大,家家户户买了去抹墙抹地面,抹过之后不渗水,不返潮。
    再加上青坊桥的桥墩就是用了水泥的钢筋混凝土筑成,周围的村镇都对桃源寨生产的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十分感兴趣。
    桃源寨里的自己人也都十分羡慕水泥厂带来的滚滚利润,当即有人提出来,也想和老姚一样,建水泥厂。
    谁说一座寨子里只需建一座水泥厂的?
    但问题是,整座寨子里,建水泥窑最好的位置就是老姚水泥厂现在的那个位置。那里到石灰石的出产地通木轨,运输极其便利,又紧邻着青坊河,取河边的粘土和石灰石一起烧制,也十分便利。等到水泥烧出来,与河沙一起搅拌了做成混凝土,也离不开青坊河。
    因此老姚的水泥厂可谓汇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放眼桃源寨,几乎已经再找不到任何一个场所,可以像老姚的水泥厂一样。
    于是,桃源寨里精明的人们就想出了办法,他们怂恿老姚扩建水泥厂,并且像贾放当日面对纺织厂的大姐们一样,向老姚提出了入股的要求。
    老姚,这么着,我们家出一份钱,帮你再建一座水泥窑。等新窑建成了,得利咱们两家一起分,你瞅好不?
    老姚,俺们这边帮你还当初你向贾三爷借的创业贷款,用这还贷的钱跟你这儿入股,到时候你的利分几成给咱就行。总欠着贾三爷的钱,也不是个办法不是?
    老姚,你看你,没日没夜干活这么辛苦。让咱入了股,咱就让家里那两个大小子来帮您,他们两个,有的是一把子力气。
    老姚,眼下你这厂,每天也就烧这点水泥,各处都嗷嗷地等着。你再不赶紧多建两座窑,等到别处慢慢也悟过来,将这烧水泥的法子学了去,到时水泥的价格一定会降下来,你想再多赚也来不及啦
    老姚
    可怜的老姚,每天都有人在他耳边这样念叨,让他恨不得每天出门都堵上耳朵。
    贾放也找老姚谈了一次,问他对水泥厂是个什么想法,老姚只干闷着不开口。
    贾放其实也想劝老姚借眼下的好机会扩大生产规模:很明显,现在水泥厂的生意,老姚一家子是怎么也忙不过来了,必须引入人手,建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厂。但是他见到对方的态度,知道老姚心里比较抗拒。
    于是贾放转着眼珠想了片刻,转换了话题:老姚,听说你闺女也要嫁了?
    老姚一听见贾放提他的小闺女,那眼里立即有了神采,连忙点着头道:多谢三爷关心,俺闺女总算要嫁了!
    贾放手中关于老姚的情报其实来自于桃源寨集体婚礼的筹备工作报告,里面有所有这次参加婚礼新人的姓名和简单的家庭背景。贾放在里面见到了米三刀、田友明、鞠三娘、田小妹、赵五光以及姚小妹的名字。
    老姚膝下有三子一女,姚小妹上头三个哥哥,只她一个老幺,老姚便疼得跟什么似的。
    早先贾放废除桃源寨大额彩礼的时候,老姚就曾经放出话来,坚决拥护贾三爷的主张,他们姚家嫁女,非但不想收彩礼,而是恨不得倒贴嫁妆把闺女嫁出去。
    恋耽美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呕吐袋(骨科,1v1)扶她追妻性奴训练学园(H)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欲女绘卷(nph)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崩铁乙女】总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