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辣书屋
首页清朝的皇帝正文 第 9 章

正文 第 9 章

    清朝的皇帝 作者:高阳

    第 9 章

    诸王曰:&qut;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qut;后遂服礼求,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qut;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儿哄、多躲,当恩养之。&qut;诸王泣而对曰:&qut;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qut;

    于是后于十二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巳时出宫,安厝于沈阳城内西北角。

    多尔衮、多铎后由太宗抚养,其时孝庄皇后亦为其姑孝端皇后育于宫中,小多尔衮一岁。我一直怀疑世祖为多尔衮与孝庄所生之子,后面将谈到,此不赘。

    太祖既崩,遗命刊封号姓名如下:

    一、太祖子三人:

    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

    二、太宗子二人:

    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顺治十二年改号庄亲王)。

    三、太祖所幼育宫中之胞侄一人:

    郑亲王济尔哈朗。

    四、代善之后二人:

    克勤郡王岳托(初封成亲王,后因事降贝勒,殁后诏封克勤郡王,其子孙初改封号为衍禧郡王,又改平郡王,乾隆年间复号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

    太宗武功不逊于父,在位十七年,征服东海诸部及索伦部,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尽归统属,平定内蒙古;尤以击败察哈尔林丹汗,获得&qut;传国玺&qut;,为正式建号&qut;大清&qut;及建元&qut;崇德&qut;的由来。至于侵明之役,前后六次,第二次用反间计杀袁崇焕。由后世来看,明思宗绝非清太宗的对手,清代明兴,已露端倪。

    六次伐明之役如此:

    第一次:太宗与袁崇焕议和不成,于天启七年,亦就是太宗即位的第二年五月,大举攻辽西。辽河以西的大川叫大凌河,北起义州,南流入海,为锦州的屏障。其时大凌河正在筑城,城工未竣,总兵赵率教守锦州,坚守不失,于是太宗渡小凌河,经连山(今锦西)进围宁远。

    宁远为袁崇焕亲自镇守。他的战术很特别,环城掘壕,士兵守壕不守城,壕前摆满大车,作为防御工事,而车后有火器埋伏。太宗佯退诱敌,袁崇焕不为所动;太宗乃又回师进击,不道枪炮齐发,清军死伤无算,是为锦州大捷。太宗出师不利,毁大小凌河而退。

    隔了两个月,魏忠贤对袁崇焕看不顺眼,买通御史参他不救锦州,袁崇焕罢官,以王之臣代为巡抚。

    又过了一个月,熹宗崩,无子,皇五弟信王入承大统,即是年号崇祯的思宗。十一月,魏忠贤伏诛;崇祯元年四月,袁崇焕复起。

    袁崇焕复起,杀毛文龙,以及太宗用反间计假手崇祯杀袁崇焕,过程皆富于戏剧性。我曾检《明史》《石匮书》及其他野史参校,《石匮书》所记杀毛文龙事最为得实;记复起则足以反映当时舆论对袁崇焕的强烈不满,此真千古冤狱!此处介绍《石匮书》所叙,并作必要的注解。读过《陶庵梦忆》的读者,都知道张岱是个很有趣的人,他记崇祯召见袁崇焕的情形,充满了&qut;戏文&qut;的趣味:

    崇祯践祚,起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令地方官敦趋就道,遂于元年七月十四日至邸。上御平台,特宣崇焕,并辅臣、尚书、九卿等召对。(按:&qut;平台&qut;在西苑,为明武宗开&qut;内操&qut;时所建以阅兵者,明末出师命将,皆召见于此。入清改名&qut;紫光阁&qut;。)

    上语崇焕曰:&qut;女直跳梁十载,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有何方闻,据实奏闻。&qut;(按:女直即女真;辽兴宗名耶律宗真,为避讳因改真为直。)

    崇焕对曰:&qut;臣受皇上特达之知,注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假臣便宜,五年而东患可平、全辽可复,以报皇上。&qut;(按:&qut;便宜&qut;者,&qut;便宜行事&qut;之谓。袁崇焕知敌不足畏,所患者层层掣肘,不能放手办事,故袁崇焕首以此为言;此后所有要求,皆不脱&qut;便宜行事&qut;的范围。)

    上曰:&qut;五年灭寇,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qut;辅臣韩爌、刘鸿训、李标、钱龙锡等奏曰:&qut;崇焕肝胆识力,种种不凡,真奇男子也。&qut;

    第30节:第三章 太祖、太宗(11)

    崇焕奏曰:&qut;臣在外调度,所有奏闻,一凭阁臣处分,阁臣不可不着力主持。&qut;

    上顾谕阁臣,阁臣奏曰:&qut;敢不承命!&qut;

    崇焕又奏曰:&qut;边事四十年,蓄聚此局,原不易结,但皇上宵旰于上,正臣子枕戈待旦之秋。臣尽心竭力,约略五年;但五年之中,须事事核实,第一钱粮,第二器械,户工两部,俱要悉心措置,以应臣手。&qut;

    上顾谕两部尚书王家桢、张维枢,奏曰:&qut;敢不承命。&qut;

    崇焕又奏曰:&qut;臣承命在外,止以灭寇为事,五年之中,事变不一,还要吏兵二部,俱应臣手,所当用之人,选与臣用;所不当用之人,即予罢斥。&qut;

    上顾谕两部尚书王永光、王在晋,曰:&qut;敢不承命。&qut;

    崇焕又奏曰:&qut;圣明在上,各部公忠,毫无不应臣手,但臣之力制东事而有余,调众口而不足,一出君门,便成万里,忌功妒能,岂遂无人?即凛于皇上之法度,不致以权掣臣之肘,亦能以意乱臣之心。&qut;

    上曰:&qut;朕自主持,不必以浮言介意。&qut;

    崇焕又奏曰:&qut;有皇上主持,臣不孤立……&qut;

    张岱行文,所要强调的是,袁崇焕要挟需索,得寸进尺,最后竟想钳制言官。但既皆许诺,则袁崇焕杀毛文龙,亦为便宜行事,无足为罪。至于&qut;一出君门,便成万里&qut;,确为当时实情,崇祯既许以&qut;朕自主持,不必以浮言介意&qut;,而到头来毕竟听信浮言,陷袁崇焕于孤立,且以杀身,则是君负臣,非臣负君。

    至于毛文龙,自有取死之道,此人为杭州无赖,浪迹辽东,因缘时会,得领师干,捏造战报战功,得升为左都督,据辽东半岛、鸭绿江口的皮岛,以筹饷为名,大做走私的生意,满洲所需物资,多从皮岛而来,核其行为,&qut;资敌&qut;无疑;但&qut;日以参貂交结当道&qut;。既见杀,当道不复再能得贿,因而怨及袁崇焕,先造蜚语,说袁崇焕通敌;而清太宗提出要求,以毛文龙的首级为信物。这话由&qut;当道&qut;(包括言官)以至宦官,日言于崇祯,信之不疑,所以后来一闻浮言,即以为袁崇焕果然通敌。是则杀袁崇焕,亦不尽由于崇祯庸暗。总之,万历一朝四十余年,冤气戾气凝集不散,遂有天启东林之祸,阉党横行,崇祯初虽有&qut;逆案&qut;,但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之势未改,几无正人君子容身之地。此是明朝气数已尽,崇祯既昧于天命,不能返躬修省;更不能善尽人事,唯果于杀戮,足令志士丧气,不亡又安可得?

    《石匮书》记毛文龙被诛事,颇为细致,足当实录。本传云:

    (崇焕)至双岛(高阳按:指琼岛及皮岛),文龙往宁远,迟之两日,见江上战船将士,皆傲视不顾,谕以&qut;督师亲至地方,尔辈何不晋谒?&qut;对曰:&qut;未奉将令,不敢晋谒。&qut;

    按:此足见毛文龙心目中根本无袁崇焕。但绝不能谓为袁崇焕以其无礼,杀之以为报复;袁崇焕的想法是:有此心目中无主帅之将,则缓急之间,不但不可恃,且紧要关头,反足以助敌,亦未可知。袁崇焕所以有五年复全辽的把握,端在能保有完全彻底的指挥权。今有此将,安可不除?且知毛文龙交结当道,如果循正当之途径去毛,必不能如愿,因而采取断然行动。本传续载:

    崇焕愕塞,不发一言。但日与幕客数人,沿江闲步,拾沙际文石,攫夺为戏,或呼酒席地,小饮成狂。兵船侦探见者,皆曰:&qut;督台轻狂若是。&qut;皆不以为意。

    第31节:第三章 太祖、太宗(12)

    平情而论,袁崇焕此时虽已有必去毛文龙之意,但亦非不可挽回,只要毛文龙能示诚受节制,袁崇焕亦乐于有此一支海上呼应支援之兵。只是根本上毛文龙便轻视袁崇焕,那就不能不决裂了。

    当时等毛文龙回来以后,袁崇焕并未动手,相与燕饮,每至夜分;席上谈公事,袁崇焕主张变更营制,并设监司理民政,毛文龙怫然不悦,话就谈不下去了。

    于是袁崇焕讽示毛文龙辞官回乡;毛文龙说:&qut;我一向有此意思,但唯有我知道'东事';等'东事'告竣,朝鲜衰弱,一举可以占领。&qut;所谓&qut;东事&qut;即指对满洲的军事而言。毛文龙大言不惭,已使得袁崇焕大感不快,而居然还存着占朝鲜的妄想,则他的兵即令能打,亦必保存实力,对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完全没有帮助。至此,袁崇焕才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以邀&qut;观射&qut;为由,将毛文龙诱至袁崇焕设在山上的行帐;随行士兵摒拒在外。其过程在张岱的笔下极其生动。

    第 9 章

    恋耽美


同类推荐: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呕吐袋(骨科,1v1)扶她追妻性奴训练学园(H)被丈夫跟情敌一起囚禁操玩(强制 1v2)欲女绘卷(nph)被自家超色的狗强奸,好爽....[完][作者不详]【崩铁乙女】总合集